当前速看:【新春走基层】“雪花糖,味道香”带你感受年俗中的铜川非遗文化
(相关资料图)
“耀州城,四四方;雪花糖,味道香……”这是耀州流传已久的雪花糖民谣。雪花糖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耀州区久负盛名的特色小吃,更是耀州人春节走亲访友必不可少的馈赠佳品。今天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记者带你走进张和平的雪花糖制作工坊,一起体会传统作坊里的浓浓年味,感受非遗传承的独特魅力。
“那时农闲,当听到这门手艺要人,就抱着试的态度去学一下。但没想到,去参观学习,越看越感兴趣,越想搞懂这平平无奇的小米是如何一步步变成香甜酥脆的雪花糖。跟着师傅逐渐深入的学习,打心底喜欢上了这门传统手艺,一做就是数十年。”张和平说。
在张和平的制糖工坊,一股浓郁的芝麻糖香气弥漫在空中,深吸一口气,甜丝丝的味道直达人心。再往里走,粗瓷缸、土灶台、大铁锅……这些制糖老物件,无不展示着雪花糖带给这座工坊历史的印记。
“雪花糖,俗称‘渣子糖’,是关中四糖之一,早在明清时期的耀州,就开始了雪花糖的生产。雪花糖酥甜香脆、选材考究、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的喜爱。”张和平告诉记者,想要做出香甜酥脆的雪花糖,需要经过四十多道工序,每个工序都必须严格执行。在制作过程中,糖胚的制作是最为费时费力的,将糖饴倒进大铁锅后,不停的熬煮,等到糖被熬成黏稠的糊状,出锅冷却。这时两位力气巨大的老师傅开始一拉一扯,为了防止糖受冷发硬,继续转到冒着热气的大锅上继续拉扯,在经过数十个回合后,最初的糖胚就形成了。糖胚再掺进芝麻、核桃仁等辅料,出锅压上如火柴一样宽的纹样,进行切割后,香甜酥脆的雪花糖这才算制作完成了。
关于雪花糖的得名来历,张和平介绍说,一种是因为雪花糖制作上市时,正好遇到冬天雪花纷飞之际,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甜蜜的吃着雪花糖;另一种是因为在炒糖时不断加温,水分不断蒸发,糖饴越来越稠,为防止焦糊需要不断搅拌,到了糖快要成胚出锅之前的三五分钟,糖汁在锅内不断形成拳大、碗大,甚至更大的气泡,又不断被撞破,其碎片薄如蝉翼,形似雪花,纷纷扬扬飞舞飘落。
张和平的雪花糖学习制作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的时候,不仅困,而且累。由于不停扯糖拉糖,时不时还会胳膊疼、浑身疼。”但他一想到勤劳能致富,就下决心把这门手艺学好,将老一辈人的精神继续传承发扬下去。张和平说,“不论做什么事肯定都有困难,但是你只要坚持下来,你就可以成功。”
“雪花糖还是小时候那个味道,之前就经常来买,已经是他们家的老顾客了。”顾客赵女士告诉记者,马上临近春节,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每年过年家里招待亲戚朋友都会备上一些,而且家里老人就好这一口,再加上这红色喜庆的外包装,送礼也倍有面子。“我这次来打算多买点,让外地的朋友也尝尝我们耀州的雪花糖。”赵女士说。
“现在国家对非遗的保护非常支持,我们也要继续做好传承,给大家原汁原味的体验。”张和平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和扶持,社会各界给予非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共识,耀州雪花糖的非遗技艺也得到了保护。2009年9月,耀州雪花糖被认定为铜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9月,耀州雪花糖被认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现在年纪大了,看到孩子张江也开始上手制作,尤其是他现在也意识到这门手艺的重要性。我想让他不仅要学会,更要学精学强,把老一辈流传下来的精华得到继承和发扬。”张和平说。出生于1989年的张江,在2020年成功申报为耀州雪花糖的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作为‘雪花糖’非遗文化年轻的一代传承人,我使命在肩,要继续深入研究‘雪花糖’这一非遗文化,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并把古老的‘雪花糖’文化技艺掌握牢固,传承下去。弘扬中国‘糖’文化,壮大‘糖’产业,让雪花糖甜蜜老百姓的生活。”张江说。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编辑 张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