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咸阳丨传统村落——旬邑县唐家村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资料图)
保留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根基
本期带您了解——旬邑县唐家村
唐家村——咸阳规划馆(贺姣)
唐家大院位于旬邑县唐家村,被称为渭北高原上的汉族民居瑰宝。唐家大院蕴涵着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据《唐氏世系谱》记载,“三水唐家”祖籍山西洪洞,明朝末年战乱时逃难至此地,白手起家,其家族在清初便成为远近闻名的大财主,唐家财大势大名扬西陲。如今,在旬邑县城东北七公里处半坡半崖的唐家村,老人们都说,唐家的过去简直比皇帝还奢侈。
山西有王家大院、乔家大院,陕北有姜氏庄园,河南有马氏庄园。旬邑县唐家村唐家大院虽没有王家大院的层叠占地的气势、也没有姜氏庄园依山而建的坚固,但唐家大院却有着保存完好精美细腻的砖雕、木雕、石雕,处处透着俊秀之气。
唐家大院让人最为震撼的是每一个正房大门之上保存完好的黑底金字牌匾,有乾隆皇帝御赐题写的“风正大夫”,也有清代以来名人官员题写的各种牌匾,一幅幅依然熠熠生辉的金字牌匾,闪耀在这古老空寂的大院,彰显了主人在世时的兴盛。正房和厢房之间的墙壁上砖墙的浮雕,有外方内圆图画,有单独的海棠和牡丹,工匠的精雕细琢,使花朵和画面人物栩栩如生,图画有劝人向善的佛教故事,有让人读书上进的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借光、雪夜苦读等许许多多规劝弟子读书的故事。一砖一瓦皆有故事,一门一窗一桌一椅精雕细刻尽显奢华,这一切无不言说着秦商亦官亦商的富庶。
唐家鼎盛时期共有87个院落,约2700余间。从道光5年(公元1825年)开始修建,直到同治7年(公元1868年),期间历时43年,每天参加修建大院的铁匠、木匠、画匠等十几个工种多达340多人,到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各种工匠增加到3200多名。
清朝末年,家族衰败,子孙的变卖以及战乱的毁坏,现仅存两院三进相毗邻的中次等房舍。虽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剥蚀,仍坚固如初,风骨不减,尤其是那些精美绝伦的石雕、砖雕、木雕保存完好,堪称清代民居建筑中的艺术珍品,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创造力。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到民国年间,唐家破落消亡,原建有87院,2700余间的房舍仅剩下五院次等房间保存至今。即便如此,走进这些宅院,你依然能够感受到什么叫“富贵人家”。万里驰骋收敛成一个宅院,繁复的雕花、幽深的巷道、寓意深刻的匾额,处处呈现出一代秦商的人生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