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展风采|驼城大地上的传奇

这个季节沙蒿疯长,绵延千里漫过灰白的天际线,像陈旧的绒毯一般胡乱铺开。干瘪的枝丫结上暗色绿叶,从沙土中伸展而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治沙时光里,有数不清的人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让毛乌素这片荒凉了千年的黄土地重现生机,成就了一个传奇。

中国煤科武汉设计院有一拨人远赴千里,扎根驼城,一同见证了荒漠变绿洲的同时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神渭管道输煤工程全长727公里,是世界最长,也是我国乃至亚洲的第一条长距离输煤管道,已经全负荷带浆输煤成功进入试生产运行。2022年的今天,武汉设计院远赴千里的那拨人依然在这片传奇的黄土地上坚守,保障着项目长期稳定运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坚守在榆林的一个团队,四个人。

这里是即将消失的毛乌素沙漠的边际,也是神渭管道的首端场站。饶云普已经待了8年,即将退休。为人热忱、经验丰富的他讲起首端场站的各个系统装置,有着信手拈来的熟稔,有着如数家珍的爱惜,更有着信心百倍的自豪。可别人眼中的饶云普却是个“爱吵架”的怪人。


(资料图片)

自入场伊始,饶云普在厂房设计、设备安装、机器调试、实验运转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上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专业方面,为着几公分、几公斤的而争执不休的事时有发生,有时候气氛上来了谁也说服不了谁。工程建设期间饶云普对研磨泵房的层高有了一些质疑。他先后和设计人员、施工单位以及设备厂家多次争论。在他的坚持下,降低了整座建筑体的高度。正是他的“斤斤计较”,换来了工程成本的大幅降低。

调整设备的饶云普(左一)

正值不惑的龚超纲鬓边已生出白发,在首端场站,他第一次知道沙可以像雨一样,打得车梭梭直响,打得人睁不开眼。“现在可比刚来时好太多啦。这个时节最美了,天蓝的没有一朵云,那边有时还会有羊群。”站在高高的储煤仓顶,呼吸着干爽的空气,龚超纲的语气里充满着对场站的热爱。

当这份热爱渗透进他的工作,就变成了多年以来发奋自学,最终成为一名精通配电、控制、通讯和编程调试的多能现场管理人员。有一次深夜12点,一场强烈的雷暴雨造成了整个首端突然断电,而煤浆长时间静置易造成沉积影响输送。披上雨衣,举着手电,龚超纲多方联系确定供电情况、有序组织供电设备倒闸、按预定方案迅速启动各系统,顺利在2个小时内完成故障检查和设备重启。

压力检测点现场调试的龚超纲(左一)    

生于华北平原的孙涛自从来到了神渭输煤管道工程,就在这七百多公里纵横于黄土高坡和戈壁沙漠之间的场站泵站间驰骋。在线路一标段大会战中,孙涛带队沿线进行尾项统计,在陕北严寒的2月底耗时一个月,队伍抬着设备翻山履冰,完成了78公里线路工程测量和统计。目前,神渭输煤管道工程处于性能考核和长周期带荷运行的关键时期。清涧泵站场区内地下构筑物、管线和桩基错综复杂。为确保泵房运转顺利,孙涛通过探测设备多次检查,局部开挖后钻到阀门井里从管道内观察管道走向。最终主泵房、喂浆泵房和蓄水池等关键部位按时按质完成维护工程。

“小时候就喜欢爬山,老家平原也没啥山。谁知道来了这儿,天天爬山”年轻的孙涛笑眯眯的说。蹲踞在层层沟壑中的佳县泵站、清涧泵站和延长泵站是他最常去的。几年间,这条路线他不知道走过多少遍了。从首端场站一路走来,路过哪几个自然村,拐过哪几个岔路口,他张口就来,俨然一副人工导航的样子。

野外办公的孙涛

如果说孙涛的“活地图”功能为人称奇,那么钟祥君就是这副地图的绘制者。负责地勘工作的钟祥君也是一个别人眼中的怪人。工作时他不修边幅,旁若无人;休憩时他不爱出门,不喜喧哗。这是地勘工作带给他的别样风采,用他的话说,就是“在野外还注意什么个人形象。天天都在外面跑,能休息的时候我就想在家安静躺着。”钟祥君口中的“在外面跑”可不简单。他曾步行走过了计划铺设管道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

因地质条件变动等原因有时需要对各场站进行维护施工,如果方案不当很容易造成浆液浪费,起不到加固的效果。偶尔的抢修工程需要像钟祥君这样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到场指导。在清涧泵站,钟祥君在施工现场观察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到厂区周边观察渗漏情况,甚至在蓄水池里踩着煤泥观察施工。他根据施工情况结合三十多年的工程经验做出分析,及时调整方案,并对施工工艺做出关键的指导,使得难以控制的注浆变得相对受控,顺利完成泵站蓄水池抢修工程。

野外勘探的钟祥君    

一粒粒沉淀在植被下的沙砾,湮没在历史中,书写下驼城大地上的传奇。而饶云普的锱铢必较,龚超纲的夙兴夜寐,孙涛的戴霜履冰,钟祥君的霜行草宿,以及一个个散布在这条管线上的不为人知的姓名和故事,又何尝不是另一篇传奇呢。

供稿:武汉设计院

E N D

关键词: 管道工程 黄土高坡 设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