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即时:陕西有座私人博物馆,珍藏上万块“砖”,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前段时间去咸阳泾阳旅游,参观了一座私人博物馆,觉得很有意思。博物馆本身是一座关中老宅院,里面珍藏着上万块“砖”,其制作技艺还是国家非遗。

或许很多朋友已经猜到,这“砖”并非真正的砖头,说的就是泾阳的茯砖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中华“国饮”,茶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名茶众多,陕西的泾阳茯砖茶,算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泾阳这个县,本身并不产茶,但却有著名的泾阳茯砖茶,这种茶一度远销国外40多个国家,堪称丝路“黑黄金”,是不是听着就很神奇。

我们参观的这座私人茶叶博物馆,也叫茯茶非遗传承馆。主人贾根社出生于制茶世家,是泾阳茯砖茶制作技艺的第十二代传人。

这里原本是贾家的老宅,后来贾根社重拾茯茶产业(泾阳茯茶因为历史原因曾经中断了50年),将老宅变成根社茶社。从第一块茶砖开始,如今这座茯茶非遗传承馆里已经堆满了上万块茶砖。

根社茶社的名头并不起眼,走进其中才发现别有洞天。这个占地八亩的关中老宅院,庭院深深、古色古香,一看就是关中大宅门。

不过来不及细细逛宅院,我们先被大大小小、包着牛皮纸的茶砖块吸引了眼球。整个博物馆里茶砖随处可见,房前屋后、抬头低头,都能看到垒成各式形状的茶砖,茶砖本身倒成了一种风景。

博物馆里还完整保留着一套古法制作泾阳茯茶的器具,如今,泾阳茯砖茶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茯砖茶的制作技艺也被列入了国家非遗名录。这套古老的器具,也让我们了解了泾阳茯砖茶背后的传奇故事。

前面提到了,泾阳这个地方本身并不产茶,那泾阳茯茶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事实上,作为京畿重地,泾阳自古便是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从汉代起,这里就是川茶、湖茶销往西北牧区及丝绸之路上的茶叶加工中心和中转站。

北宋年间(约1068年),泾阳茶商偶然“发现”南来的黑毛茶经过二次发酵,茶体上长出了“金花”,茯茶就此问世。茯茶最初是散茶,到了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为了更好地存储和运输,泾阳茶商探索紧压茶制作技术,手工筑制,借鉴唐以来的饼茶技术、关中祖辈制作土砖的方法,对茶叶再加工,完成了茯砖茶的定型,这也就是如今的“泾阳茯砖茶”。

泾阳茯砖茶的制作工艺十分繁复,且制作工期一年仅有三个月。因在伏天加工,故得名“伏茶”。

据说,曾有人想把泾阳茯砖茶制作技术引进到外地,但都没有成功。这才有了“泾阳茯茶三不离”的说法:意思就是:(茯茶)离了泾阳水不能制,离了泾阳气候不能制,离了泾阳人的技术不能制。

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泾阳茯砖茶的制作中依然保留着手工制茶的传统。他们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令人敬佩。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关注“小渔的行旅日记”。和小渔一起发现世界更多美景吧!

关键词: 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