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资讯:从人民中来——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山水画写生作品展

几千年来,山水画都是中国画的主流题材。那些绘于绢纸之上或壮美、或温婉的山河不仅是家园的映像和写照,更是华夏的傲骨与热血。如今,时代的巨变所影响的不只是民众的日常生活,还有画坛的创作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家笔下的山水又会有怎样的新意呢?

本期观展记录将为大家分享由中国国家画院、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湖南美术馆承办的“从人民中来——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山水画写生作品展”。由于无法亲临现场,所以本次观展记录的作品均来自中国国家画院官网。


(相关资料图)

从延安来

1942年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正式召开。此次会议分别于5月2日、16日和23日举行了三次全体大会,共计100多人参加。会上不仅明确了文化与艺术应具备的性质,也阐述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自此以后,一代代美术家在会议精神的指引下不断推动着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是为民族复兴的动力所在。

据记载,在这100余位参会代表中有21位美术家,他们一生践行艺术的群众路线,坚信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艺术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甘泉。

在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画院携手湖南省多位优秀艺术家创作了360余幅写生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国家画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反映了艺术家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与热爱。

文脉传统

静谧的山村、悠扬的渔歌,生活有韵味,生命有活力。河山虽大,家园虽小,但跃然纸上都是对笔墨的景仰、对时代的讴歌。画卷徐徐展开之际,色有其味,声有其形,墨香欣然,如临其境。

没有忧郁孱弱的笔意,有的是徐徐道来的沉着与侃侃而谈的爽朗。不论是朱道平的《忆写太行》,还是舒建新的《金沙江畔》,抑或是田绍登的《夯沙写生》,都尽显积极蓬勃的艺术张力,每一寸笔墨都有正大的气象,以阳刚诉浪漫,凭雅致显豪迈。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认为,中国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种信念同时也会赋予画家本人非凡的意志力。这些作品源于画家在生活中的日常积累,他们观察、发现、表达美的事物,这不仅仅是对生活的简单记录,同时也是对艺术语言的深入探索。

归宿感

山水与田园,最能引起华夏民族的归宿感。“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无数美术工作者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努力创新,为曾经书写在古籍中的绘画技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画中的林立松木、陡峭山势、蒸腾奔瀑,无不显画者的苍厚笔力;或严谨工整、或洒脱随性的布局,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焦墨处气势万钧,留白中又精气十足。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于文江表示,此次展览再一次传达了画院建院以来坚守多年的理念——艺术创作既要秉持独立的艺术品格,也要以开阔的视野广取博收,从丰富的生活劳动实践中不断汲取养分。作为艺术家要在探索中发现中国精神、人民呼声、时代脉搏,将自己的作品融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勾描山河盛世图景,展现当代人文自然。山水画写生是开启山水画从传统走向当代的一把钥匙,展览意在带领观者积极寻找文化艺术的光辉与信念,引导广大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明确使命责任与时代方位。

“从人民中来——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80周年山水画写生作品展”以生动的面貌弘扬了中华美学精神,相信通过此次展览,新时代的艺术号角将会以更加响亮的声音吹响奔向未来欢歌。

下期,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全新的观展记录,再会。

眼缘艺志 第982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

文字撰写:眼缘艺志

关键词: 中国国家画院 艺术创作 深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