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通讯!走进乡村看发展∣“家家都有小汽车”这十年,耀州这个村有了新生机


(资料图片)

金秋时节,田畴似锦,沃野生金。走进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独石村,一片片“金黄”的玉米晾晒在农户家门前水泥地上,向人们报告着丰产的信息;一座座果林硕果满枝,醉人的清香飘向旷野,令人垂涎欲滴。

“你看近几年来我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柏油马路通到了家门口,再也不会出现下雨天没法出门的情况,就连家里都铺上了地板砖,现在和城里没啥两样。”今年67岁的梅大爷基本上吃过饭就呼唤两三个老友来到村广场打起了花花牌。说起近十年的变化,梅大爷充满了感慨,“以前村里没有路灯,没有自来水、没有下水道,垃圾就随便扔,那真的是脏乱差,外村的姑娘都不愿嫁进来。”梅大爷说,那时候大家都想着吃饱穿暖,无法顾及自己的生活环境,但随着国家政策向农村的倾斜,村民的日子是越来越好。“现在再看一下我们村,那真的是大变样,每周有固定的人过来收垃圾,还安装了路灯,多晚回家都不怕黑,这样的生活以前哪敢想。”

除了村容村貌的变化,村民的生活、出行条件也不同往日,“你看我们现在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想去哪玩那是说走就走,我爸都60多了还想学驾照呢。”正在果园里忙着给苹果撕袋的杜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村民出行基本是步行,条件好点的家里有拖拉机,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也更注重身体的享受。“这两年农产品的价格一路走高,拿苹果举例,今年价钱每斤大概在3.5元到4元,我家四亩果园大概产量不到2万斤,光这个就能收入5万元左右。”杜先生说,他家果园在村里排名基本靠后,有些种植大户果园将近20亩。“我们村的主要产业就是苹果、养殖还有一些干杂果等,其中苹果的种植面积有2000余亩,干杂果有1300亩。”村妇联主任雒女士向记者介绍道,除此之外,还有村集体经济,村养殖场里猪约3000头、牛230头,每年还可给村民经济分红,实现村民与集体经济的双赢。

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也日益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我们村成立了3支文艺演出队,有秧歌、舞狮和戏曲,每到过年的时候轮番上演,那真的是热闹,别看我年龄大我就是秧歌队敲鼓的,气势不输年轻人。”正在和梅大爷一起打牌的66岁的李大爷说,他年轻的时候就喜欢打鼓但大家都忙于生活就没有机会大显身手,在村里成立秧歌队的消息刚发出时,他就立马报名重新拿起了鼓槌。“我们村不光逢年过节有这些文艺汇演,在平时的传统节日也会进行‘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评选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需求。”村妇联主任雒女士说,除此之外,村里还设立了图书室、警务室、少年活动室、医务室、快递服务点等更加方便村民的生活需要。

平展宽阔的柏油路、飞檐斗拱的牌楼、古朴典雅的村庄……此时的独石村,处处呈现着无限生机和活力,过去的十年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供水供电、修桥通路到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独石村焕发了新气象,无论是硬件设施发展还是精神文明建设,它正在释放自己新的发展动能。

华商报记者 袁小锋 编辑 张志斌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关键词: 集体经济 生活水平 未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