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泉州将迎来为期3天的降雨间歇期

阴雨绵绵是我市段时间天气的主旋律。来自气象部门的消息,目前雨水已经步入收尾阶段,随着昨天降雨的结束,雨水按下了暂停键。预计从今天开始,全市将迎来为期3天的降水间歇期,全市以多云天气为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与地质环境科专家提醒,由于持续降雨,当前我市岩土体含水量已趋饱和,极易诱发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虽然今天起雨水暂停,但地质灾害有一定的滞后,需要继续警惕次生灾害的发生。

持续强降水影响范围广

受西南急流和低层切变影响,10日至13日我市出现今年入汛以来降水强度最大的持续强降水过程。此次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局地雨势强。14日至16日,全市依然阴雨绵绵。5月10日8时到5月16日18时,全市累计雨量100毫米以上的县(市、区)总共有12个,乡镇145个。最大的雨量为德化县桂阳乡,雨量达到200.5毫米。洛江区虹山乡达到197.9毫米,南安市水头镇192.9毫米,南安市向阳乡190.6毫米,安溪长卿镇180.1毫米。

市气象部门对我市2022年气候预测:早春季(3月—4月)预计总降水量130~240毫米,偏少2~4成。雨季(5月—6月)预计总降水量偏少1~2成。夏季(7月—9月)预计总降水量偏少1~2成。秋季(10月—11月)预计总降水量偏多1~3成。预计2022年登陆或影响我市的台风个数为6~7个,较常年(5.2个)略偏多,6月可能有早台风影响我市,夏季有1~2个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市。市气象部门指出,早春雨季(3月—4月)注意防范水利设施(包括水库、灌溉水渠、引水渠、饮用水渠和管道)渗漏引发地质灾害;4月—6月重点防范长时间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7月—9月重点防范台风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预测表明,本年度地质灾害仍以滑坡、崩塌为主,西北部山区、丘陵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将较严重。

查明隐患点和高陡边坡7566处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与地质环境科专家介绍,我市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其次为地面塌陷。房前屋后边坡、公路铁路边坡、山边河(海)边、沟谷及沟口等区段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段,岩溶浅覆盖区、矿山采空区等区段为地面塌陷高易发区段。本市西北部的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等地区地貌上属中低山—丘陵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山区局部小气候变化较为剧烈,常见短历时的强降雨,削坡建房现象十分普遍,具备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存在多种触发、诱发因素,历来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发育区域。

地质灾害主要以山区居民房前屋后土质斜坡失稳形成的小型滑坡、崩塌危害为主。截至2022年汛期前,我市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房前屋后高陡边坡7566处,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均为年度防范重点。目前,我市威胁30人以上的村(居)地质灾害隐患点86处,列为市级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地质灾害发生有滞后效应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与地质环境科专家表示,雨后1—3天内仍然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较为活跃的时段。

专家提醒,群众切勿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认为房屋已经居住多年边坡都没有坍塌。要知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是长期累积形成的,超过临界点就会发生,绝不是一时半会形成的。雨后切忌在危岩和高陡边坡附停留。不要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要攀登危岩。山地坡度大于45°,或山坡成孤立山嘴、凹形陡坡等形状,以及坡体上有明显的裂缝,都容易发生崩塌、滑坡。选择去山区峡谷游玩时,一定要事先了解当地天气预报,不要在大雨后、连续阴雨天进入山区沟谷。(泉州晚报记者 吴志明 通讯员 苏世凉)

关键词: 降雨间歇期 泉州天气 多云天气 地质灾害 滞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