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优秀孩子?科学家的这些话很重要

“好好学习,长大当个科学家。”这句话源于很多孩子小时候的梦想,也是众多父母的期许。但是,养育孩子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没有人知道标准答案是什么。近日,前来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暨三亚市院士联合会成立大会的数位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获得者,针对科技日报记者提出的“一个科学家的养成”问题的解答,或许能给家长们一些启发。

科学家生活是美好的

“成为一名科学家,我认为这首先会是一种美好的生活!”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道出了科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就像是一次冒险,对大自然的一切不断探索、深入研究,求解的过程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从而收获发现和贡献,甚至丰厚的报酬。”今年70岁的戴维·格罗斯聊起他的科学生涯兴奋得就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戴维·格罗斯一直是粒子物理学和弦理论的核心人物。他还为超弦的理论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这是一个将万有引力引入量子框架的新型理论。

“每个孩子不一定都能成为科学家,但从基础研究领域中也能获得科学启蒙,能够转化为获取知识和主动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戴维·格罗斯表示,社会要给年轻科学家更多机会,不要束缚他们的创新能力,要让他们跟随自己的想法,产生更多的创意和创造,让世界不断进步。

“我希望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自己多做科学实验,并在实验中思考如何测试和理解某个事物或某种现象。”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谈到自己研究的多个领域,多次用了“兴奋”一词表达他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对我来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对科学的兴趣来源于我每年都能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科研项目,并通过不断的项目成果展示,再到资金筹集,再投入新的研究。”兰迪·谢克曼表示,不断地获得各方的鼓励与支持,这是他反复投身科学研究的最大原动力。

兴趣养成关系人生走向

被称为Pascal之父的1984年图灵奖得主尼古拉斯·沃斯,他是好几种编程语言的主设计师,已经85岁高龄,他分享了他几十年来的科研成果和人生感悟。对于计算机编程,他说无论今天还是明天,大家都必须要以探索人类新的理解边界为己任。对孩子们的教育,尼古拉斯·沃斯强调,有一个好老师很重要,就像有了优秀的领航员。

2018年菲尔兹奖得主考切尔·比尔卡尔,是一位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年轻数学家。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和喜好,教育的重点是不要强迫孩子们喜欢大人们觉得应该喜欢的东西。家长只需要在某种程度上鼓励和观察孩子就好,因为孩子们天生都会好奇,想了解更多的事物。教育应该以照明为基础,而不是仅仅强迫他们取得好成绩,因为那是行不通的。

2013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约阿西姆·梅森告诉记者,“已经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到美国成为科学家。最近几年,中国年轻人比起美国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更大,这是一种新的现象。”

科学家们告诉记者,科学家已经走进日常生活,逐渐变的平民化,允许全民参与,只要通过系统的科学思维训练和知识积累就会成为科学家。这不是科学的退步,而是一种社会的进化。

没有人能确定是否就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表现和行为很大一部分是被基因和人生经历引导,从而影响着未来的人生。但至少我们可以确信,科学家们的经历和建议可以在诸多教育迷思中拨开云雾。(记者 江东洲 王祝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