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累累明长城北京昌平段开修 抗战弹孔将保留
明长城昌平段开修抗战弹孔将保留
残破的敌楼,记录下南口战役的激烈交火
经过修缮的“高楼”,保留了累累弹痕
黄楼院长城敌楼上的一块青砖,分布着弹孔
密密麻麻的子弹孔、炮弹坑散落在敌楼外墙上……明长城昌平段上的累累“伤痕”,忠实记录了南口战役中惨烈的拉锯战。近日,明长城昌平段修缮二期工程动工,南口抗战纪念馆馆长杨国庆担心,弹孔等重要历史信息恐被掩盖。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昌平区文物管理所了解到,长城上的弹孔等抗战遗迹,在修缮过程中将原状保护。
长城敌楼弹孔密布
专家建议原状保护
明长城昌平段修缮二期工程近日动工。明长城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长城是为了延长文物寿命,但却让杨国庆惴惴不安,他最担心黄楼院长城敌楼上的弹孔在修缮中被填平。
黄楼院明长城,距天安门直线距离约50公里,这段长城地势险要,跌宕起伏2400余米。近日,经过两个小时的徒步攀爬,北青报记者随杨国庆来到黄楼院长城附近,一座残破的空心敌楼外墙上,布满大大小小的弹孔。
杨国庆介绍说,1937年8月,中国军队在南口战役黄楼院战区顽强阻击日军,明长城敌楼、城墙成为一道军事屏障,双方在此展开拉锯战,敌楼上的弹孔记录下双方交战的痕迹。
杨国庆认为,这些弹孔是鲜活的历史物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南口战役。同时,这些抗日战争遗存,让明长城的历史内涵更加丰富和多元,在修缮中应维护好原状。
修缮曾填平弹孔
施工方及时补救
杨国庆之所以如此担忧,是因为在以往的修缮过程中曾走过“弯路”。
黄楼院长城中最高的敌台海拔1439.3米,是昌平区的最高点,被当地百姓称之为“高楼”。2012年至2013年,文物部门对“高楼”进行抢险修缮。开工前,杨国庆曾与施工方多次沟通,恳请他们修缮时尽量保护好砖墙上的弹孔。修缮临近结束时,杨国庆发现高楼上的弹孔几乎被灰膏填平,经过与施工方再次交涉,重新搭建脚手架,施工方对弹孔内的灰膏一一清理,所幸基本恢复了原貌。
北青报记者在高楼脚下看到,带门洞的一面砖墙布满弹孔、“伤痕”累累。“高楼就像南口战役的一座丰碑,修缮长城非常艰苦,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将这些重要的历史信息留给了后人。”杨国庆说。
此次修缮将原状保护
弹孔等遗迹均会保留
自2000年至今,北京市财政投入约4.7亿元,开展长城保护工程96项。2019年,北京市文物局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长城抢险加固工程10项,并依据长城存在险情制定未来5年长城抢险工作计划。
近日,56岁的杨国庆多次爬上昌平区的黄楼院长城,与施工方面对面交涉,恳请他们务必保留这些战争痕迹,同时注意避让已知的埋骨地。
针对修缮长城时如何保护弹孔等抗战遗迹的问题,北青报记者致电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张建伟所长表示,昌平段长城二期修缮工程已经启动,涉及1000多米的明长城,其中有8座敌台,预计明年10月完工。长城上遗存弹孔的修缮原则就是不动,要原状保护,包括长城周边的抗战遗迹,都要求施工方进行保护,有新发现要求他们及时汇报。
内存
文物古迹原状包括
重要历史因素的残毁状态
就长城修缮,北青报记者查阅《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其中不乏相关解读。
第9条 不改变原状原则,文物古迹的原状是其价值载体,不改变文物古迹的原状就是对文物古迹价值的保护,是文物古迹保护的基础……“能够体现重要历史因素的残毁状态”是文物古迹原状的状态之一。必须保存现状的对象中包括,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损坏后有纪念价值的残损状态。
第12条 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是对其生命过程的干预和存在状况的改变。采用的保护措施,应以延续现状,缓解损伤为主要目标。这种干预应当限制在保证文物古迹安全的限度上,必须避免过度干预造成对文物古迹价值和历史、文化信息的改变。凡是近期没有重大危险的部分,除日常保养以外不应进行更多的干预。
第17条 调查是保护程序中最基础的工作,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文物古迹的实物遗存,同时应注意重要历史事件的遗迹等等。 本组文并摄/本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魏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