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模”包装产业链背后:孩子的成长才最重要

新华社杭州4月16日电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张璇 唐弢 汤阳

近日,一则“童模小女孩拍照时遭妈妈踢踹”的视频引起广泛关注。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调查发现,童模行业从培训包装到接单拍摄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培训、接单、抽成……有网友质疑,这条产业链上,孩子会不会成为任人摆布的“洋娃娃”?

在距离电商之都杭州100公里外的湖州市吴兴区,有一个被业内称为“中国童装之都”的小镇——织里镇。在这里,童模的一天有时比成年人还要忙碌。

在过去的两年里,浙江湖州的任玉(化名)每周末都要带着女儿驱车前往织里的童装厂摄影,30多平方米的简易“摄影棚”里一待就是一天。“我们孩子每次要拍摄50套衣服,不管到几点,拍完为止。”任玉说。

尽管拍摄过程有这样那样的束缚,但获得的报酬着实不低。任玉和童装厂签了三年的合约,第一年可获3万元,以后逐年递增。“我们的报酬其实不算高的,在织里,很多童模都是按衣服件数结算工资,价格从一件几十块到一百多块不等,有时候一天就能赚到上万元。”任玉告诉记者。

在任玉看来,童模这个行业水很深,“这个就跟演员片酬类似,你知名度越高,获得的报酬就越多。”因此,很多家长会把孩子送去参加一些童模的培训班,课程主要包括唱歌、跳舞、走秀等。培训方在孩子开始接活后,还会根据接单量,从商家支付的报酬中抽取一定的比例。

培训、包装、接单、拍摄、抽成……目前,这一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不少儿童模特培训班在开展课程培训的同时,还扮演着中介和经济人的角色,为服装厂商、拍摄机构或者摄影师牵线搭桥。

“虽然培训的费用动辄过万元,可一旦孩子经过培训后,在诸如走秀比赛中获奖,其身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任玉说。事实上,许多家长一开始让孩子走童模这条路就做足了准备,陪着孩子穿梭在各大摄影棚之间。他们甚至认为这是一条带着孩子走入演艺圈的“造星”之路。

近年来随着童装市场快速发展,童模存在客观市场需求。但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童模保护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在童模市场,孩子们看似是主角,然而在他们背后承载着的是家长的期望以及商业世界的真实竞争。有专家认为,在童模成长过程中更加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童模市场也需更好地规范。

目前,对于儿童从事兼职,法律没有明文限制的规定。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甘海滨表示,如儿童演出、童模拍摄等,这些行业基本上都没有准入门槛或者监管机构。对此,法律有必要对使用未成年人工作的行业制定出台更细的细则。杭州凯旺律师事务所律师蔡湘南也认为,除制定细则外,从事童模行业仍需关注孩子的权益,保障他们受教育以及休息娱乐的时间。

“童模小女孩”事件发生后,“童模圈”以及淘宝童装类商家也出现了反思的声音。10日,有110家淘宝童装店店主联名呼吁规范童模拍摄行业,推动童模保护。

记者注意到,此次事件引发巨大关注的背后,许多网友聚焦的不只是父母踢踹这一动作,正如网友所说:“踢一下可能没那么严重,大家接受不了的是父母以暴力管教的方式拿小孩子挣钱。”

事实上,在儿童兼职的过程中,父母常常充当其“经纪人”的角色。因此,家长的正确引导对童模的成长至关重要。

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表示,孩子是一张白纸,童模要展示的是与服装相衬的童真,而童模在拍摄过程中,家长和摄影师有时会引导孩子做一些他内心可能并不喜欢的表情或动作,这个过程恰恰是反童真的。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高级咨询顾问、儿童伤害预防教育专家张咏梅表示:“我觉得以后在做童模这种合作的时候,一定要考察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可以作为一个考量的标准。”张咏梅认为,对此次事件的母亲而言,这些社会舆情网友热评,对她来说也是一次反省的机会。

“我们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家长认为‘早出名’就是好的。”杨建华说,家长不要完全被眼前的经济利益所驱动,孩子是我们的未来,符合规律的成长才最重要。

关键词: 童模 产业链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