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分出文明新生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时入初冬,翠嫩欲滴的青菜最是惹人喜爱。蚌山区天桥街道喻义巷小区里,如火如荼的“买菜不花钱”活动中,小青菜、卷心菜、玉米、青椒、生瓜、西红柿……品类繁多的新鲜蔬菜摆在“环保驿站”门前的桌上,居民们围拢过来,仔细挑选。在这里,购买蔬菜不用付钱,只需要拿“绿色积分”兑换,而这个“绿色积分”,来自大家平日里一次次的垃圾分类投放行为。

“我来换了六七次了,这个菜是有机的,没有使用化肥,吃着确实口感好。”居民林文玲说,“现在积分能兑换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也越来越愿意将垃圾分类投放了,别看我们是老旧小区,就冲这分类放垃圾能换各种东西的好事,旁边有的小区人家就羡慕我们呢!”

垃圾分类,难点在“分”,想要引导事务繁忙、各有想法的居民做好“分”这个第一步,除了多加宣传倡导,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居民“得实惠”、逐步养成分类习惯,也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蚌埠市首批推行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喻义巷小区设立了4个分类投放的垃圾点,均配备了感应开盖、自动称重装置,社区内还设置有全自动可回收物混合回收箱、便民洗手池等设施。在尽可能提供方便之外,所有分类投放设施均可使用手机小程序扫码或绿色积分卡扫码开箱,让垃圾投放可溯源、垃圾回收可积分。小区内设置的“环保驿站”,承担起将可回收物积分,再根据分数兑换各类生活用品的功能。在前期提供米、面、酱油、肥皂、洗手液之类生活用品的兑换后,今年8月起,有机蔬菜加入了小区“积分兑换”的大家庭。“通过把有机蔬菜放进可积分兑换的物品里,我们想打造一条蔬菜食用产生厨余垃圾——厨余垃圾变成肥料——肥料种植有机蔬菜——有机蔬菜反哺小区进行兑换的链条,让居民感受到垃圾的循环利用过程。”该试点现场负责人黄胜告诉记者,居民进行垃圾分类、通过积分兑换有机蔬菜的“积分逛菜园·买菜不花钱”活动,今年8月以来已经进行了30余次。

像喻义巷小区所在的天桥街道这样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蚌埠市目前已建成了6个。蚌埠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蚌埠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条例》2020年7月1日施行至今,首批先行先试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居民参与率90%以上,垃圾回收利用率25%以上。

在有序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蚌埠市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垃圾分类覆盖6个街道、158个居民小区,完成200个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升级改造,实施“撤桶并房”“定时定点投放”,落实桶边督导机制,建设“环保驿站”“环保之家”等宣教场所,建立积分兑换奖励制度,兑换奖励物品18868件,金额58215.79元,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同时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监管方式,保障分类效果。

各县区都在积极投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怀远县2022年财政拨付30万元预算资金用于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固镇县投入约4500万元建设垃圾分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放垃圾分类亭10座,县厨余垃圾处理厂预计2022年12月竣工验收。五河县投入约100万元,在3个居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投放生活垃圾分类设施8座、搭建数据统计平台1套、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站2座。

前端做好“分”的工作,后端的“处理”能力自然也须提升。近年来,蚌埠市完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优化生活垃圾处理结构,已经实现了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提升至200吨,垃圾焚烧减量约10%。各类垃圾各有去处:其他垃圾由市焚烧发电厂焚烧处理;厨余垃圾由市厨余垃圾厂处置,实现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可回收物由分类企业负责交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规范处理;建成有害垃圾暂存点,做到分类收集、规范暂存,确保有害垃圾交至具有相应资质的处置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蚌埠市已建成全省唯一具备一体化处理生活固废综合处置能力的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无害化管理水平位于全省第一方阵。(记者 郝玉琳)

关键词: 垃圾分类 天桥街道 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