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买药成新趋势 安全隐患不可小觑
方便快捷 网上买药成新趋势
记者尝试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关键词“买药”,可找到数十个在线买药APP,下载安装后,使用手机号或微信等方式即可注册登录。记者比对发现,该类APP首页多推荐板蓝根颗粒、健胃消食片、藿香正气水、膏药等非处方药,此外,也有部分APP在首页显示蜂蜜、鱼肝油、维生素等保健品。
选购药品、填写地址、付款,记者在某APP尝试购买一款售价为24.5元的18袋装板蓝根颗粒,体验下来,购物体验和日常网购普通商品没有太大区别。
除买药APP外,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也都设置有医药类频道,可直接搜索相关药品进行购买,部分药品承诺可在一到两小时送药上门。
上海市民周女士是鼻炎患者,她说,“犯病时特别难受,喷一种喷剂会立马缓解。有时出差在外地,就通过网购平台来买,比较方便,一般一个小时就可以送到。”青岛市民黄先生说,“有一次晚上发烧,家附近的药店已经不营业了,通过买药APP买的,还挺方便的。”
方便快捷、夜间也可买药,记者采访发现,线上买药已成为新的消费趋势。京东此前曾表示,京东大药房在过去三年里药品品类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去年,阿里健康的平台成交额达到400亿元,平安好医生平台成交额也达到30亿元。
无处方可买药、处方药也搞促销
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买药类APP也存在诸多不规范销售行为:
无处方可买处方药。登录一款名为“1药网”的买药类APP,记者搜索一款治疗结肠溃疡、结肠炎的药品“安洁莎美沙拉秦肠溶片”,尽管购买页面标注有“本品为处方药,购买需凭医生处方”的提醒,但记者在填写地址等信息后即顺利完成付款。咨询药师后,对方也并未提出审核处方,只表示“正常明天发货”。在记者付款9分钟后,该APP即显示,订单已通过系统审核。2天后,记者收到了该平台邮寄的药品。
“医师”“病友”乱看病。在“1药网”,该APP称“数万名医生和药师为您免费解答”。在一款药品问答区,记者看到,平台仅凭用户“检查溃疡消失不见,仅有结肠炎”等粗略描述就给出建议“您这种情况,建议继续用药”。在一款治疗高血压药品的问答区,仅凭用户“高压比较高,低压稍微高一点”的表述,该平台即给出“每天晨起口服一片,可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等用药建议。
在“叮当快药”APP一款阿司匹林肠溶片药品购买区域,有用户留言“适合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而在一款“阿托伐他汀钙片”购买区域,也有用户留言“降脂效果挺好!适合长期服用!”。
处方药也搞“满减促销”。打开一款名为“健客网上药店”的APP,不仅在首页显示有“满10减10”“满199减20”等优惠券,针对不同药品还有“满399减40”等优惠券。记者尝试购买“安洁莎美沙拉秦肠溶片”时发现,该药品还有“多买可享受低价”的优惠:购买超过6盒时,每盒价格由原来的24元优惠为23元,购买超过12盒时,每盒价格降为20元。
在一款名为“康爱多掌上药店”的APP,购买相关处方药达到一定数量还可以获得消毒液、枸杞等赠品。
线上买药应严格监管
药品不是普通生活用品,直接关乎百姓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药品尤其是处方药的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应受到严格监管。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药品广告审查发布标准》也规定,药品广告应当宣传和引导合理用药,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怂恿任意、过量地购买和使用药品。业内人士表示,对处方药进行“满减促销”会诱导患者多买药,患者存在过量用药或滥用药物的风险。
针对买药类APP存在的种种乱象,今年4月,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进行二次审议,草案提出,药品网络销售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备案,履行资质审查、制止和报告违法行为、停止提供网络销售平台服务等义务,并明确不得通过药品网络销售第三方平台直接销售处方药。
“处方药凭处方销售”是一条不容踩踏的红线。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赵鹏表示, “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监管能力还没有完全跟上互联网环境下的监管需求,监管系统应尽快调整适应。另一方面,在加大线上检查频次的同时,也应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震慑。”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表示,一方面需要严格监管,另一方面也需要行业自律。“平台应自我约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流程审核处方,切不可为了短期利益触碰红线,从而造成整个行业生态的恶化。”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