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购”“扫码付” 不便之余信息安全受损
临近春节,又到了置办年货的高峰期。但日前有市民去一些超市购物却发现,如果不下载超市APP扫码,连手推车都用不了。无奈之下,不少大爷大妈只能找营业员“代扫”。
眼下,不少超市都在打造自己的APP,“自由购”“扫码付”等程序设计,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排队、提高了效率,但不容忽视的是,并非人人都愿意七七八八下载一大堆APP,而老年人等人群对这些新手段一时也搞不定。于是乎,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工作人员逢人就推,惹人生厌,而大爷大妈拿着手机头脑发蒙。如果说以前人们不想用APP还可以选择入场购物、款台结账,那么现在则直接连手推车都“不让用”了。不近人情至此,引发吐槽也在情理之中。某种意义上,“不下APP就不让用手推车”好似一个切片,映照出技术升级在服务行业带来的尴尬:传统路径被大量压缩,很多基于便民的举措反而造成了新的不便。
不可否认,信息化时代,借技术革新服务是大势所趋,商超搭科技快车减员增效也无可厚非,但搞“一刀切”显然不合理。技术手段必须服务顾客,而非绑架顾客。老年群体新技术使用能力较弱,就应该允许他们选择更熟稔的方式,而不能因为要追求某种技术运用,让顾客茫然无措,这应当成为商业模式、服务手段创新的底线要求。正如12306推行这么多年,依然有一大批人不会或没条件网络购票,需要售票窗口的灯为他们亮起。作为服务行业,更应思考的其实是“跑马圈地”之后该做些什么,是兼顾更多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切身感受,还是兀自加速狂奔,一转弯就甩下一拨人?
服务是商业的本源。就拿超市来说,老百姓逛超市图的就是方便。大过年的,排队购物的人本来就多,还非让人家下载,填个人信息、手机号、验证码……年轻人尚嫌繁琐,何况老年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网约车风靡,年轻人约车和司机挑活儿都方便了,只会路边招手的老人打车却难了,移动支付如火如荼,习惯了兜揣现金的老人买把青菜都“非扫不可”。或许,正是因为对“技术鸿沟”的忧虑客观存在,才需要各方面完善工作,让人们的选择更加多元,而非变得越来越少。
技术迭代是好事,我们鼓励创新,但要给“弱势群体”更多关怀和帮助。这非但不是落伍,反而是一种理性和进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