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我养你” 为何成了了“丧偶式婚姻”

“我也在经历‘丧偶式婚姻’,还是没钱没爱的那种!”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们都要好好的》中,刘涛饰演的在“丧偶式婚姻”中处在崩溃边缘的家庭主妇,引发不少共鸣。无独有偶,日剧《坡道上的家》也将镜头对准家庭中崩溃的母亲,更集中探讨“丧偶式婚姻”所衍生的“丧偶式育儿”话题。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楠

“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被打脸

 

《喜剧之王》中的一句“我养你呀!”让很多少女感动落泪,但似乎爱情有多浪漫,现实就有多残酷。《我们都要好好的》中,妻子因家庭放弃工作,以孩子和丈夫为生活重心,逐渐失去了自我,甚至患上抑郁症自杀。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缺失的“丧偶式婚姻”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有网友表示:“女主太作、太矫情,每月给我几万块,我可以自己带娃。”但更多的网友则表示:“金钱不等于幸福,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对此,演员刘涛表示:“人们在奔赴理想的路上丢掉了彼此,也丢掉了自己。在外奔波的人认为在家待着的人永远无法理解自己的辛苦和压力,而在家待着的人却认为对方不够关心自己。”

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认为,当“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在现实中被屡屡打脸,男女两性对于婚姻的想象出现了很大差异,导致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惧怕婚姻、更不想生娃。她建议,男性一定要“革命”自己的传统观念,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女性角色。她同时也建议女性朋友们,抱怨不解决任何问题,夫妻关系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协商的过程。

妈妈成了凶手,“诈尸式育儿”更令人崩溃

这样的烦恼不仅中国妈妈有,日剧《坡道上的家》更是危机加剧。播出4集,目前评分9.1。剧中对女性在家庭和职场的困境做了冷静还原。令网友唏嘘的是,其中的“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令人头皮发麻。

所谓“丧偶式育儿”,指的是夫妻中的一方因忙(或借口)于工作、忙于应酬,在抚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参与感极弱。

母亲安藤将8个月大的孩子溺死,随着案情发展,她遭受的心理压力逐渐揭开——原本赚得比老公多,为要孩子辞去工作。但老公整天加班到深夜,甚至夜不归宿。妻子处于育儿压力之下,丈夫却找初恋女友倾诉。与婆婆育儿理念不同,对于心疼自己嫁的不好的爸妈,自尊又让她不愿开口诉说。

比“丧偶式育儿”更扎心的是“诈尸式育儿”,指夫妻中一方在陪伴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经常缺席,却又会在某些看不惯的事情上指责另一方。

陪审员、家庭主妇里沙子也借由案件代入自身境遇,陷入精神压力。很少陪孩子的丈夫竟指责她虐待孩子,还把她送进精神科。这部剧令中国观众体会到全职妈妈面临的更为残酷的舆论环境——孩子和工作不能兼顾,女性就该放弃工作。而全心全意地做母亲,依然换不回肯定和自我价值实现。

妈妈崩溃,爸爸也很困惑,到底该咋陪娃?

现实生活中,数据显示,妈妈为家务和育儿付出更多。“丧偶式育儿”已经引发不少妈妈吐槽。去年,《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草案)》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被提交审议,其中反对“丧偶式育儿”的条款,引发广泛讨论和点赞。

比起“丧偶式育儿”,网友似乎更痛恨“诈尸式育儿”。基本不管孩子,偶尔喜欢蹦出来各种瞎指挥。有妈妈对记者吐槽说,孩子平时闹得鸡飞狗跳,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他躲得远远的,既看不见也听不见,可一旦孩子玩得乐呵呵的时候,“爸爸”就凑过来,刷一波存在感,还大言不惭说“我怎么没有陪孩子?!”

其实,当妈妈们因为半夜喂奶、换尿布困得生丈夫的气时,顾家的爸爸们也很苦恼:该怎么样陪伴孩子呢?心理学家施琪嘉认为,其实爸爸的陪伴方式与妈妈不同。好的爸爸不会让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妈妈操心金钱的事情,也不会担心家庭是不是不稳、爱人会不会不忠。此外,让孩子更愿意探索世界,并且在探索中形成边界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非爸爸莫属,那就是成为孩子心中的英雄。“爸爸,这个水管子我拧不上。”“爸爸,这个模型你会做吗?”“爸爸,我们超过前面那辆车”……爸爸努力地满足着孩子的需要,接受孩子的崇拜。

警惕父亲被污名化!别鄙视和否定其付出

南京五中心理专家杨静平老师则认为,“丧偶式”、“诈尸式”、“缺席式”育儿有污名化父亲的嫌疑。跟好几位父亲聊天发现,他们其实很乐于建设家庭,也需要肯定、欣赏与感谢。“有位父亲在外地工作,周末回家,他会自觉做三件事:陪父亲喝杯茶;替母亲刷次碗;替妻子陪一天孩子。家庭很和谐,他的感言是,家务活不在数量,贵在有心。”

从爸爸的角度来看,正在奋进中的中国70后、80后父亲们的生存现状在于,在外打拼,有时以健康换机会,也要委屈自己来达成目的。这份主动承担与付出,值得点赞。女主人也要理解和珍惜,而不是鄙视与否定。

此外,男人乐于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比如虽然很难顾家,但我爸爸是抓坏人的警察,孩子就会很自豪。”家国都要顾及,都要贡献,这是对孩子们的精神示范。

杨静平说,剧中为事业打拼的老公的心理健康也值得关注。母亲要处理各种关系,保持后方宁静与安稳。当然,现在的家庭模式多样,也有母亲对外,父亲在家。总之,家庭里主内主外的人想法一致,互相尊重,互相珍惜,才会建设出生机勃勃的幸福家庭。

多说1句

恐惧话题,意在重建

“丧偶式育儿”的话题引发社会讨论,并非让人们恐惧爱情,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审视婚姻关系。

好的婚姻,应该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现实生活中,一些改变也在进行中。比如小学开展“爸爸接送周”活动,倡议孩子的父亲尽可能接送孩子上学。各地政策也在鼓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育儿责任。例如,全国妇联曾建议“男女共享带薪育儿假”,江苏省也已率先试点“共同育儿假”,让爸爸加入到带娃中来。

《我们都要好好的》中,女主角走出家庭迈出“寻找自我”的第一步,但在未来,这条路将会更加漫长。

编辑:臧小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