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陕西段生态状况评价等级“优”“优良”面积首次超过99%


(资料图片)

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行“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启动仪式,发出“复元生物多样性”倡议。

华商报记者从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陕西是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由北向南涵盖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区三大自然区域。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秦巴山地生态屏障,长城沿线防风固沙林带、渭河沿岸生态带和汉丹江两岸生态安全带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物物种资源较丰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较密集的重要区域。陕西省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932种;以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和朱鹮为代表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156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55种。种子植物4600余种,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14种;中药材3291种;已知大型真菌资源达到394种。

通过不懈的努力,陕西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扩大,专项治理成效显著。监测数据表明,全省生态质量达到“优”的县(市、区)面积占全省45.88%,较2016年增加20个百分点。秦岭陕西段生态状况评价等级为“优”、“优良”等级面积首次超过99%。

目前,生态环境部首次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下一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将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将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质量的向往和追求为目标,整体保护、系统推进、综合治理,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共同营造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空间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是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工作。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秦岭区域、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工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摸清陕西省生物物种资源底数及分布,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监管。开展陕西省“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守好生态安全屏障。认真落实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实施好秦岭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切实加强秦岭生态保护。

四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工作。系统总结典型案例,提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模式路径,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华商报记者 任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