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老工业城市如何转型?广东这座城市有望作出示范丨经济粤评

韶关,有望成为广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11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要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资料图】

近年来,广东相继出台文件支持珠海、汕头、湛江、佛山、东莞等地发展,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此次《意见》是近年来广东首次专门发文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城市建设,也是广东在区域发展布局上的又一重大举措。

粤评君认为,这还意味着韶关要在坚持绿色发展的前提下,解决好重构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难题,从“点”上突破,为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闯出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数据链+产业链

韶关将这样联通大湾区

技术变革浪潮翻涌,产业有其盛衰周期,这是经济规律。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要实现经济长盛不衰,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培育周期长、门类广的主导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其二,不断培育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让新旧产业在同个城市实现共舞。

对于韶关这样暂时缺乏现代化大型主导产业的城市来说,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腾飞的必然选择。而在粤评君看来,和粤东粤西粤北其它城市相比,这正是韶关当前一大优势: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已经浮现在韶关发展的地平线上。

《意见》将“突破发展大数据产业”放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第一条。在这背后,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韶关数据中心集群。

算力,就是新一轮产业革命下的关键生产力,这一观点正在成为共识。粤港澳大湾区正在成为全球物流、产业乃至创新的枢纽,也是算力需求最为旺盛的区域之一。

正因如此,发挥韶关在土地、能源和地质安全等方面的优势,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势在必为。

长久以来,困扰粤东粤西粤北部分城市的难题在于多重限制下的产业选择:既不能破坏生态,又希望经济效益好见效快,由于当地往往缺乏专业人才,往往还希望企业可以自主解决人才需求。但是,对于优质企业来说,这些城市在政府服务、产业配套乃至公共服务等方面又并不具有特别优势。

这就需要政府更好发挥在政策扶持、产业引导、环境优化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是通过重大战略的布局,有效引导相关优质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倾斜,用极具前景的项目“种子”,唤醒一个城市产业发展的春天。

对于韶关来说,发展大数据产业还意味着与粤港澳大湾区建立起海量、光速的超大数据通道,从更大的视角看,这有望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实现数字化赋能的催化作用。

依托当地比较优势,做大湾区产业链重要零部件的配套,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产业集群,这既是大湾区建立自主产业链的需求,也是粤东粤西粤北发展的需求。

这在《意见》中同样得以充分体现:做强铅、锌、铜、铝、稀土等有色金属产业,支持珠三角地区环保型新材料企业布局韶关;培育“先进材料—装备基础件/零部件—装备整机”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体系,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共建基地;配套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终端产业,发展高端印制电路板等电子元器件产业。

没有一个城市的成功是偶然的。粤评君希望特别指出的是,这些布局能得以推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年来广东在交通基建、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大力建设,市市通高铁,高等院校和高水平医院21市全覆盖,这些“慢功夫”看似短期难以转化为GDP ,但都让21个城市的产业起跑线更加接近。    

老工业如何发新芽?

高端化、绿色化或是答案

从德国鲁尔区到美国芝加哥,再到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老工业城市的发展是全球性难题。

在粤评君看来,具体到一座城市,要破解这一难题,首先在于对“老工业”有清晰认识和精准分析。

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资源加工型产业,随着当期资源逐渐枯竭,往往需要产业结构的整体性重塑,转型的难度往往也最大;另一类是产业整体进入衰退期,或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当地产业发展丧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还有一类,由于技术工艺老化,生产效率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加大创新投入,对生产工艺进行迭代,并努力向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对于韶关而言,主要体现为第三种:钢铁、采矿等产业技术更新缓慢,市场竞争力不强。

对此,《意见》对症下药,提出支持韶关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赋能,支持稀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争取国家支持稀土分离生产指标,鼓励现有造船厂优化提升,做大做强机械加工和船舶制造业。

这里面的逻辑非常清晰:让产业向更赚钱、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

粤评君还注意到,几乎每个产业的具体举措都鲜明体现了绿色发展的思路。

比如说,支持韶钢发展工业旅游,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让工业区变景区。再比如,引导资源型矿山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向矿山公园、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方向发展,让矿区变公园。

高端化、绿色化,这不仅会提升产业竞争力,还会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提升城市品质,这对韶关的长远发展无疑非常关键。

事实上,最能体现绿色发展的,还在于将生态资源的“变现”上:《意见》提出,健全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产业链,把韶关打造成为区域综合农副产品交易集散地;发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休闲游憩等森林康养产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等等。

并非偶然的是,就在两天前,《广东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宣布,将在全省推动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结果应用,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一句话概括,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更加完善的制度设计下,落到可见可感可计算的身边,落到每一根发展脉动上。

此次《意见》也提出,落实生态保护区财政补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资金分配和生态保护成效挂钩机制,将韶关列为重点试点区域,建立完善北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激励机制。

当部分工业品产能不断提升,以至于供大于求的时候,蓝天、绿水、青山这样的生态资源只会更加弥足珍贵。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韶关,也理应可以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上,先走一步,率先示范。

【主笔】王彪

【策划】黄应来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关键词: 工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