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头条:沈康:让设计创新成为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性”力量
【资料图】
南方网讯(记者/吴明宇 通讯员/黄智颖)广州塔、深圳地王大厦、潮州广济桥、开平碉楼、梅州围龙屋、南岗瑶寨……特色建筑赋予城市以灵魂,是独特的文化名片。中国城乡发展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城乡规划设计并非简单的模式复制,而需要把优秀设计与城乡特有的物质、文化资源相结合,将塑形与铸魂进行有机融合。如何创造兼具地域特色与国际视野的空间价值,以设计创新赋能城乡高质量发展?近日,南方网、文史广东网记者就这一话题专访了省政协委员、广州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沈康。
发挥引领作用
让设计创新成为“策略性”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沈康表示,设计创新要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用设计将乡村的发展资源转化为生命力,绘就乡村美好图景。要结合乡村文化传承、特色产业,通过对乡土文化进行视觉层面发掘以及品牌设计构建、提升,让地域知识可视化,使传统手工艺当代化,盘活乡土资源,助力乡村建设文化品牌,打造“一村一品”。此外,设计还可以赋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居住空间建设,提升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让乡村生活更美好、景观更美丽。
如何将文化特质和相关元素融贯于建筑设计的始终,避免只停留在村舍上的绘画、涂鸦,提升城乡文化内涵品质,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沈康看来,乡村设计要因村制宜,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和地域特色等,不能不顾地方文化求新求怪,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涂抹,需要深挖地方文化的价值,重现文化的力量、乡村的价值。在保护利用好旧街老宅、古树名木等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保护利用好民俗风情、传统技艺、乡乐乡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充满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在此基础上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美学普及和教育,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具体到建筑设计与改造,就要求设计人员深度了解区域文化,准确把控文化差异性与特殊性,取其精华,将现代建筑设计文化元素融合到地域文化领域,提高建筑设计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
谈及在推动实施城市和乡村建设中,如何发挥设计的创新引领作用,沈康表示,设计创新在今天不仅仅是指设计好看好用的物件,而是要成为“策略性”力量。设计思维的涵义是要发挥合理组织生产要素、跨行业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形成先导性、策略性的重要推力,为构建新经济、新文化、新生活创造条件,设计创新代表了一种经营与运营的新思维和新路径。所以设计介入乡村振兴,既包括乡村环境美化,规划乡村旅游,也包括对农产品进行品牌推介等农业产业支持,既可以推动手工艺的传承保护,也可以通过乡村美育助力乡村文化复兴与社会治理。
赋能产业升级
锻造创新驱动“人才引擎”
设计创意的落地离不开产业实现,产业的创新升级亦需设计赋能,目前设计创新在支撑产业升级方面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就整体而言,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沈康认为,设计的本质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社会、文化、技术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发挥设计和设计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设计环节入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经济领域中的创新和绿色发展难题。加强创意、设计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激励机制,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活跃知识产权交易,鼓励创新,为更好实现创意和设计成果价值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创意、设计类中小微企业成长,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设计服务领域,设立创意中心、设计中心;要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和金融服务,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形成一整套支持创新设计的产业政策体系,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蓬勃发展,推动国家创新设计能力的不断提升。
设计创新,人才是关键。沈康介绍,目前我省正逐步完善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广东在人才规模、人才结构、人才效能和人才环境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设计类专家来粤工作。他建议,要加强设计类人才培养,构建合理、多层级设计人才梯队,为城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充分发挥高层次设计人才的行业领军示范作用,形成合力,锻造创新驱动的“人才引擎”,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