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书非借不能读”,佛山有个家藏图书云流通平台

8月19日,南国书香节373个分会场同步开幕,掀起一股阅读风潮。作为特色项目,佛山“易本书”换书市集在多个书店、图书馆热闹开市。大家在现场完成换书后,还纷纷点开“易本书”小程序,在线下单借书。

这一幕最近几个月在佛山多地频繁上演,更成为南国书香节一大热点。短短一年,“易本书”拥有超110万次访问量。

不仅如此,这个地方性平台还火“出圈”,引起多家央媒关注,“易本书”为何如此受热捧?


【资料图】

想妙招▶▷

如何盘活自家藏书

故事要从3年前说起。

当时,佛山市民易华平有个烦恼:家中藏书近千册,整理成大难题,加上大量藏书看过以后就“闲置吃灰”,怎么盘活这些书?

和易华平一样,佛山市邻里图书馆馆长张君也面临盘活家藏书的考验:“邻里图书馆流通的大多是馆藏书,怎么将自家的图书也盘活?”

邻里图书馆是佛山市图书馆2018年推出的一个创新项目——让个人做馆长,把私人空间变成分馆。但邻里图书馆的书只能现场借阅,手写登记。

另一边,佛山市图书馆馆长黄百川的烦恼更大一些:佛山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为1.5册,虽比之前人均0.53册有了飞跃,但仍低于国际图联要求人均2册的标准。

在日常接触中,黄百川了解到,像易华平、张君一样,佛山家中有藏书的人还有很多。2021年,佛山市家庭平均藏书为115册。更可贵的是,部分家庭藏书是图书馆没有的,市面上也买不到,比如家谱、地方文献资源等,恰好与馆藏书形成互补。

一边是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足,一边是大量家藏图书被闲置。“有什么办法能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黄百川思考着。

2018年,黄百川在和业内专家的一次见面中,透露了想打造一个家藏图书云流通平台的想法,得到首肯后备受鼓舞。但后来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想法迟迟未能落地。

“请问怎么将自家的图书盘活,像图书馆的书一样可以扫码外借?”2019年9月的一天,读者群里一位读者的提问引起了黄百川的关注,提问的读者就是张君。

看到提问后,黄百川加快研发速度,于2020年初正式启动家藏图书云流通平台项目。随后多次在读者群广泛征集大家意见,并充分论证,不断完善思路。又经过申请获得信息化项目专项资金支持,解决了技术外包的难题。

2021年4月,“易本书”小程序正式推出。

为何取名“易本书”?这是由“一本书”演变而来,“易”首取“交换”之意,另援引“容易”之解。

“易本书”上线后,成为目前国内首个实现家藏图书、公共图书馆馆藏全社会流通的公益性、综合性资源共享平台。

用技术▶▷

引入区块链解决信任难题

8月份是全民阅读月。6日,佛山市图书馆举办的“易本书”线下推广活动——换书市集热闹开市。这几天,换书市集还走进佛山多个社区、乡村,让“易本书”收获大批“新粉”。

为提升平台活跃度,“易本书”还举办过各种形式的线上活动,例如5·15国际家庭日启动的“易书节”、签约藏家获得“家庭阅读基金”、“易本书”一周年送好礼等活动,还有根据儿童节、中秋节等不同节日开展的线上推广活动。

易华平就是“新粉”之一。“操作很方便,我注册当天就上传了几本书,几分钟就完成了。”易华平记得,她点进“易本书”小程序,登录成功后,尝试扫描了三五本书背面的ISBN码,核对好图书信息并选择流通方式。不到5分钟时间,这几本书就出现在“我的书架”。

易华平每上传一本书,都会有四种流通方式供她选择——限期借阅、可漂流、可赠送、做展示用途。

出乎易华平意料的是,她注册成功不到半天时间,就收到第一笔借书订单。“图书借还有快递、面对面两种方式,我的第一笔订单是快递方式。”易华平回忆。

目前易华平已上传了700多册家藏书,几乎每周都会收到借书订单,她也经常在“易本书”上借阅别人的书。

截至7月底,已有近3.5万人和易华平一样,成为“易本书”用户,是佛山391家联合图书馆体系去年新增注册读者的2倍多。“易本书”已让超3.6万册家藏图书流动起来,相当于3个乡镇(街道)图书馆的藏书量。

参与者也开始担忧:“我们把图书上传至平台,进入公共流通领域后遗失了怎么办?”

“解决办法就是区块链技术。”佛山市图书馆业务管理部主任陈艳解释,利用区块链技术能有效解决图书流通信任难题,“可以追踪上传图书的去向”。

陈艳还介绍,若图书在流通过程中出现破损,则由借阅双方协商赔偿。

新课题▶▷

如何持续发挥更大效能

随着大量家藏书成为资料库,如何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成为“易本书”的新课题。

“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就是我们一直在做的。”陈艳作为“易本书”负责人,此前听到多位用户反馈,他们在“易本书”下订单后,藏家迟迟不点击确认,导致图书无法正常进入流通环节,影响用户体验。

针对这一问题,“易本书”5月上线了订单消息通知功能,及时提醒藏家处理订单,推动平台更高效有序运营。

还有用户向陈艳反映,家中藏书太多,上传图书耗费时间长,而且收到借书订单后,光是找出相应图书就得花费不少时间。

对此,佛山市图书馆将专业图书管理延伸进入私人空间,推出一项新服务,即对于上传量超过500册的藏家提供上门指导,并把图书分类贴好标签和二维码。

在很多读者看来,还应考虑如何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不让“易本书”昙花一现。

张君认为,“易本书”今后可充分利用社交分享的裂变式能量,结合更多线上线下活动联动推广,将其转化为自身品牌的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用户群。

她曾使用过其他线上图书流通平台,但由于用户太少,流通效果不理想,平台没坚持多久就下架了。“用户多了才更有氛围,大家也就更愿意使用这个平台。”张君说。

“我还建议开放用户信息,让大家在平台里自由交流。”读者陈雅静提出,“这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书友圈。”

新风尚▶▷

以书为媒扩大朋友圈

清代诗人袁枚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易本书”上,已产生图书流通订单1.2万单,平均每天产生26单,这改变了一些读者的借阅习惯。

书迷陈雅静此前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借书,一次性借上几十本,“经常要用行李箱才能拖回家,现在用了‘易本书’,习惯了线上借书,在家收快递就行”。

“易本书”还改变了图书馆。“通过‘易本书’后台统计的数据,我们能更了解读者的阅读喜好,从而及时调整馆藏书目的购买,优化馆藏书配比。”陈艳说。

除了促进家庭阅读和全民阅读,很多“易本书”用户还在交换图书中打破社交壁垒,交到新书友。

陆伟锵是“易本书”的活跃用户,在“易本书”上,他认识了不少新朋友。他对家庭理财感兴趣,也会和大家分享理财知识,并推荐合适的书目。

最近,“易本书”这个图书共享的创新模式火“出圈”,受到多家媒体关注。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韦景竹表示,中国藏书史上可追溯至商代,对传承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信息技术让“私藏公用”成为可能,“易本书”就是智慧技术助推家藏图书实现社会共享的体现。

她建议,今后可从创新技术的服务应用场景出发,思考“易本书”如何升级用户体验,实现信息智能、智慧空间化、内容可视化,从而打造出更人性化、智能化、感知化的服务生态。

促共享▶▷

让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更广

此前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新表示,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公共文化领域正着力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服务平台,让全社会共享公共资源,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佛山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易本书’让家庭藏书流动起来,大大丰富了社会图书资源供给,这一创新实践让佛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密更广,这样服务体系才更具效能。”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说。

他还表示,“易本书”不仅推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政府、社会、市场共建共治,还实现资源整合,扩大服务覆盖面,让用户既是受益者,更成为参与者和建设者,助推佛山公共文化实现均等化、普惠性、高品质,从而为全省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佛山经验。

南方日报记者 刘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