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闻】强军征途|为潜艇保驾护航的“急诊医生”

编者按: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潜艇部队作为海军主要的突击兵力之一,因其隐蔽性好、突击威力大、续航自给能力强等特点,被誉为守卫蓝色海疆的钢铁“蓝鲸”。一艘艘潜艇勇潜深蓝,守国护民,为祖国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水下长城”。

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省委宣传部、省全民国防教育办公室联合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等单位组织开展“走边关、登海岛、入哨所”国防教育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部队,探访潜艇兵真实生活。

南方网讯(记者/陈伟峰 摄影/梁钜聪 龙俊)潜艇,如巨鲸一般,藏于海洋深处。越是不被发现,越彰显其威力。在潜艇上,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就如同医生一样,在关键时候对潜艇给予及时的“治疗”,保障潜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潜艇的“心脏外科专家”

徐刚是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部队柴油机技师,二级军士长军衔。他出生在一个军人之家。父亲常常告诫孩子们一定要学会独立成长,待徐刚成年后,便毅然把他送到部队锻炼。

柴油发动机是柴油动力潜艇的“心脏”,系统庞大,管路错综复杂,零件种类众多,成千上万的仪器、装备、管路、阀件……如细胞组织一样有序分布。徐刚,成为了这颗“心脏”的外科医生。

徐刚

在潜艇里,要数柴油机舱室工作环境最为艰苦:高温、高噪音、潮湿。徐刚介绍,机舱噪音比一般环境高出许多,必须佩戴隔音耳塞,与战友交流联系只能靠手势。舱室温度均温达四五十度,闷热难当。

在战友印象当中,徐刚是一个专业技术过硬,应急处置能力特别强的人。他不仅对数百上千的管路、阀件了如指掌,而且面对故障险情时沉着冷静。

某年,海上执行任务期间,柴油机突生故障,在缺少检测设备和专家指导的情况下,他靠平时助修观摩和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冷静分析找出故障点,连续奋战二十多个小时,最终排除故障,保证了任务顺利完成。

扎根海岛的“铁汉”

刘海根是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部队舱段技师,二级军士长军衔,今年44岁。大家都认为他的名字和其从事的职业,有一种奇妙的巧合。

作为潜艇舱段技师,刘海根几乎负责潜艇上所有与艇员生活有关的事情。

在工作中,他永远充满激情。跟他一起出过海的战友,都对他的大嗓门特别有印象,“战斗警报,准备通过危险深度……”刘海根铿锵有力的声音,让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一次随艇远航,艇上某台设备发生故障,情况紧急,刘海根不眠不休,坚持排障72小时。他坚定说道:“出航就是出征,下潜就是战斗,我们必须完成任务!”

这种执着和坚定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兵时,他感觉自己普通话水平较差,为了练好普通话,必定在早晚各抽半小时朗读报纸,即便当上班长,进入管理岗位后,也从不懈怠。

刘海根在朗读报纸

专业上的学习更是如此。随着我国潜艇装备信息化水平提升,艇上相关部件、系统逐渐更新换代。刘海根勤于自学,又虚心请教。“我常常把自己当新兵,以前自己带的兵,现在反过来教我。”他笑着说。

以情带兵,做好“传帮带”工作

新兵如何带?特别是遇到难带的新兵,怎么办?刘海根认为,“难带”的根源不一定是来自于新同志,带兵的人是不是以身作则,是不是起模范作用很关键。

他说:“作为一名管理者,你自己做不到,还要求别人做,那别人肯定是不服气的。现在新兵的文化程度比我们高,一般来讲都是明事理的,我们长处在于经验和平时的积累。”他还提到,战士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带着真挚感情去带兵,才能收到“以真心换真心”的效果。

徐刚喜欢运动,在不出海时,常常跟班里的新兵们一起打篮球。他认为,运动不仅是排解压力很好的方法,也是加深关系的很好契机。在平时散步、运动过程中,他会细致观察对方的心情状态,如果感觉不对劲,便以拉家常的形式,获得对方信任,慢慢跟对方沟通,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为他们排忧解困。

事实上,两位军士长长期与机械打交道,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也有着一副热心肠。他们由衷地热爱这个神圣的职业,热爱着身边共同奋斗的战友。徐刚说:“潜艇兵,没有奉献精神,是待不下去的。”

这种精神,也是他们最为看重,最宝贵的财富。

刘海根每次带孩子到军营,小孩子看到父亲工作生活的地方,也深受启发,一颗种子似乎在他们心底里,悄悄发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