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大硅谷”构建科产城融合创新生态
日前,“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令“创新之城”合肥格外振奋。作为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科大硅谷”将广泛汇聚全球最高端的创新资源,构建科产城融合的创新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环节,突出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具有安徽特色的“科创+产业”发展生态呈现出勃勃生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较2012年增加5.5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7%。
强化顶层设计,打好政策 “组合拳”。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等,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实施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人工智能、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先进结构材料等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3位。在全国率先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13项“安徽经验”面向全国推广应用。
强化载体建设,提升平台 “硬实力”。突出战略布局,高标准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成中国科大先研院、中科合肥创新院等132家新型研发机构,中国(安徽)科交会成为集聚资源的重要平台,依托安徽创新馆建设的安徽科技大市场,2019年以来促成近400亿元的科技成果对接交易。
强化第一资源,激发人才 “源动力”。围绕引进培育“高精尖”人才,制定国家实验室等专项人才政策,集聚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招引320个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业。
强化资金支持,用活金融 “助推器”。推动银行保险业机构组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2021年全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2171亿元。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设立总规模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已培育16家科创板企业。
强化转化应用,构筑产业“新高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快应用,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光伏等新兴的产业地标,培育出长鑫存储、科大讯飞、国盾量子、阳光电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以及22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区增至7家,成为推动我省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记者 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