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消息!走出园·融入城|广州完成2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收获丰厚,摸清“家底”更要管好家当

南方网讯 (记者/张菲菲 通讯员/穗林园)生物多样性是衡量一个地区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让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更具系统性、专业性,通过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来摸清“家底”尤为重要。


【资料图】

广州拥有森林、湖泊、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目前,广州已完成两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是全国唯一完成2次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的城市。

据悉,第二次调查共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为457种。其中两栖动物28种、爬行动物64种、鸟类307种、兽类58种。新增一种中国新纪录——卡氏伏翼。一种广东省新纪录——黑头鹀。广州市新纪录共54种,包括两栖动物新纪录3种,分别是华南雨蛙、布氏泛树蛙和红吸盘棱皮树蛙;爬行动物新纪录5种,分别是白眉腹链蛇、丽纹腹链蛇等;鸟类新纪录达到36种,包括白腹军舰鸟、白尾海雕等;兽类新纪录10种,其中翼手目8种,包括皮氏菊头蝠、山地鼠耳蝠等;食肉目1种为斑林狸;啮齿目1种为卡氏小鼠。

调查记录到广州市维管植物231科1366属3516种,种类较第一次调查明显增多。其中117种植物在广州市有新分布,消失近60年的飞瀑草在从化地区重新被发现。

生长在溪流边岩石上的飞瀑草

摸清了“家底”更要管好家当。通过2次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全面摸清了广州的资源本底,为广州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决策参考,为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净化器——海珠湿地是广州市民宝贵的生态空间

市林业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广州加强生态保护监管,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截至目前,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89个,面积约11万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6个、风景名胜区4个、森林公园58个、湿地公园20个、地质公园1个,面积约11万公顷,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系统性保护,提升了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生态安全。

同时,广州认真做好生物多样性就地和迁地保护、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和野外放归放养、乡土植物的培育和研究等工作,有效地丰富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稳步推进了水鸟生态廊道建设,全市累计完成廊道节点质量提升287公顷,栖息地生境修复314公顷。

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北部主廊道重要生态节点之一的流花湖公园

上半年,完成封山育林19725亩、新造林抚育16428亩,大径材培育2649亩;加强乡土植物尤其是榕属植物的研究和保育,建立榕属植物资源圃,收集榕属植物种质资源65种;林科院引进新优植物372种,累计收集保存3000多种。同时,办理各类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求助案件共130余件,收容救护各区执法检查没收及市民求助处理野生动物100余只;石门森林公园部署50台红外线相机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及智慧监测,监测到白鹇等20余种保护动物;广州动物园积极开展野化放归研究,推进华南虎、白鹇等濒危野生动物迁地保护,促进野外资源恢复。

广州动物园内精神抖擞的“省鸟”白鹇

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州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水平不断提高,下一步广州将继续向市民展示生物多样性魅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机勃勃的美丽家园而努力。

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