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头条:澳门大学盛力教授:广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日前,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其中对粤港澳合作多有着墨,引起粤港澳学者广泛关注。近日,澳门大学政治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教授盛力接受南方网采访时指出,广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尤为关键。
澳门大学政治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教授盛力
(资料图)
广东要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盛力告诉记者,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广东各项事业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提到“推动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稳健起步”;而谈到未来五年发展目标,首要便是“纵深推进‘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达今天的水平后,如何再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可能需要进一步地提高开放水平。”盛力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3年多来,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的10万亿余元增长到2021年约12.6万亿元。他认为,以深度合作区作为率先开放的试点是相对审慎的做法。“先推出开放力度更大的政策,然后进行‘试错’。如果在试点区取得成功,政策再逐步推广。”
盛力认为,广东省对如何协同提升全面扩大开放水平早有布局。他举例指,最近新发布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开篇即指出,方案的制定是为了“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盛力认为,结合相关背景来看,南沙可能将是在现行体制下对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探索,也是制度创新的又一尝试。
“前海、横琴、南沙,这三个平台的定位非常不同,要明确各自的改革方向,形成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分析大湾区内的三大合作区,盛力认为,横琴和前海分别因澳门和香港而设立,但南沙则是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世界的战略性平台。
澳门经济多元化离不开广东助力
“广东省现在也有意推动珠澳合作发展创科,极大增强了澳门发展创科的信心。”盛力说,广东第十三次党代会中明确提出,要搭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以港深莞、广佛、澳珠为极点,其他城市协同支撑的“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而澳门因为制度优势和国际化的创科水准,将和珠海合作成为大湾区内的科创“极点”。盛力表示,此前的横琴已经让珠海和澳门合作对接,而新近提出的南沙平台则有利于澳门进一步融入湾区。
盛力分析指出,此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将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目标重点落在四大“新产业”: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而这其中,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都对科技创新合作有着迫切需求。“澳门本身拥有四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产出很多科研成果,但由于空间狭小缺乏产业链,成果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无法助力产业发展。”因此,盛力认为,要想实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就必须依托大湾区内地城市成熟的产业链条。
而要发展创科,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也是重要方面。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未来要携手港澳促进人才协同发展,创新实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等模式,精准链接全球一流人才。盛力认为,这说明广东省已经抓住创科发展突破瓶颈的关键,“要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现在关键要引入、留住、用好稀缺的高精尖海外人才。”
“现在南沙就是通过灵活使用港澳机制,先行先试,来吸引全球高端人才。”盛力说,港澳和国际接轨,本身拥有大量国际人才资源,国际人才也有意通过港澳进入内地这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发展;但此前粤港澳之间机制体制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流通。他认为,如今南沙率先接轨港澳,推出“人才直通车”,有助于提升整个大湾区对国际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在南沙建立和港澳相似的国际化开放环境,希望能让国内国际的人才在南沙这个平台上自由交流合作。”
(南方网记者 李心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