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下!广东累计建成碧道超800公里 用绿色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今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住绿水青山”被列入全省十件民生实事中,具体任务包括碧道建设、水源林建设、为企业提供环保政策宣讲服务等。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各项任务已完成阶段性目标,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正加快推进。

碧道成市民亲水打卡地

走进肇庆市江滨堤景福段碧道,连片芦苇荡随风摇曳,人们在河边的一片人造沙滩上休闲游玩,一边欣赏西江美景。


(资料图片)

“看着这样的美景,作为肇庆市民我感到非常骄傲。”肇庆西江民间河长卓越说,河长制让肇庆的水环境治理逐年改善。当地因地制宜,结合“山湖城江峡草木”等各式景观,建成的240公里高质量碧道成为新的城市名片。同时,当地将碧道建设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激发出新活力。

近年来,广东持续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万里碧道建设,抓好河流保护和生态修复。其中,碧道建设被列入今年十件民生实事中,今年以来截至5月底,全省累计建成碧道超过800公里。

同时,省财政对2020、2021年度万里碧道建设成效明显的24个县(市、区、镇)进行激励,共计奖励2亿元。各地还充分挖掘碧道经济潜力,推动“碧道+水经济”发展。

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也正让人居环境日益改善。“现在做了雨污分流,这根污水管统一收集洗漱、厕所等的污水,再排入不远处的污水处理装置中。”在广州增城小楼镇邓山村,村民梁定美介绍,现在房前屋后变得整洁干净多了。

今年,按省十件民生实事部署,广东将“新增1000个以上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省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50%以上”。截至5月底,纳入民生实事的1000个自然村中,已经动工406个,完成292个。

建成78万亩水源林涵养水土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广东坚持每月两次调度造林进度,在春季造林初期,进行实地调研和检查指导,到后期定人定点督导,并在年中对春季造林和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进展进行再督导。

在水源林保护和造林中,各地提前做好作业设计的编制、审批,科学进行清理备耕、打穴施肥、苗木栽植,通过多方面协调发力,不误林时。水源林建设还需激发主体活力。广东结合桉树纯林改造和发病纯松林更新等重点工程推进水源林建设,推行“先造后补”造林模式,开展桉树改造生态补偿,引入民间资本先行投入造林,提升林业生态建设成效。

多项措施下,广东沿江沿海地区已初步建成防护林体系框架,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功能日益增强。

当前,广东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启动实施高质量水源林建设,其中2022年建设任务101万亩,截至6月中旬,已完成本年度建设任务78万亩。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今年的民生实事中还提到,要推进矿山石场治理复绿,完成矿山石场治理复绿3000亩以上,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改善。

技术服务惠及约3000家企业

“目前臭氧是首要空气污染物,针对生成臭氧的前体物VOCs(挥发性有机物),主流的治理方法是吸附和燃烧技术,具体又可以选择这些工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叶代启介绍。今年3月底,第一场“送法规、送技术”服务在广州举行,为企业在治理VOCs及固体废弃物处置方面,及时提供政策法规和相关技术的讲解。

今年,省民生实事明确任务,全省要开展10场以上环保专题宣讲活动,为1000家以上企业提供环保政策法规服务等。截至目前,2022年度“送法规、送技术”服务企业项目已举办4期专题宣讲活动,为电镀、水产养殖等行业共约3000家企业提供线上、线下的服务。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下半年,宣讲服务将继续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题开展,重点针对石材、家具、制鞋、制药等行业。并将建立长期服务机制,组织专家团队上门开展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存在的环保技术难题。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子俊 李赫  邵一弘 黄叙浩

数说民生

●截至5月底,今年度全省已累计建成碧道超过800公里。省财政对2020、2021年度万里碧道建设成效明显的24个县(市、区、镇)进行了激励,共计奖励2亿元。

●今年,要新增1000个以上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5月底,已有406个动工、292个完工。

●今年,要建设高质量水源林101万亩,截至6月中旬,已完成本年度建设任务78万亩,占计划的78%。

●截至5月底,全省“送法规、送技术”服务企业已举办4期专题宣讲,线上线下共约3000家企业参会,派发线上线下资料逾3600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