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以中医思维对抗新冠病毒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疫情防控工作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

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提出构建粤港澳中医药共商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中医药高地建设新格局。

2021年,在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下,南方日报启动“岐黄湾区”深调研活动,调研粤港澳三地中医药发展状况,深入梳理湾区发展中医药的优势与问题,并问策中医药名家大家,助推大湾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一场全球大流行的疫情,让更多人见识到中医不是“慢郎中”。

2021年5月下旬,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兵临城下”,广东在国内最早与之展开正面交锋。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澳门、国际航空枢纽的香港随后接连遭受挑战。在与新冠病毒的正面较量中,中医药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在这场与新冠病毒的较量中,粤港澳三地重视“未病先防”,推动中医药参与治疗,中西医结合,护卫湾区人民的生命健康。

●南方日报记者 钟哲

在隔离病房建起中药“前置仓”

5月底的广州,“德尔塔”兵临城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下称“市八医院”)全院上下严阵以待。和他们共同作战的还有来自全省的中医专家。

“中西医结合、中医全程参与救治,对于病毒核酸转阴或症状改善起到较好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从辽宁返回广州,入驻市八医院。同时入驻的还有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大科主任林琳。张忠德和林琳领衔的中医专家组判断,去年武汉疫情中出现的胃肠道症状和发烧、咳嗽、气喘等症状,本轮疫情也都有表现,只是偏重不同。因此,治疗原则和方法也大致相同,总体仍按照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根据“三药三方”及其它中成药的使用原则,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来进行治疗。

如何做到个性化中医治疗?对无症状和轻症、普通型患者,单纯使用中药治疗,在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基础上化裁。对有重症或重症趋向的,证候属于暑湿、湿温闭郁者,以麻杏苡甘汤、藿朴夏苓汤、吴又可三消饮为主。若高热持续不退,增加使用安宫牛黄丸清气分邪热,羚羊角粉清透热邪,早期扭转截断,防止逆传心包或热入营血。

治疗方法明确了,中西医如何协同?林琳想了不少办法。中医专家实施三班制,上午、下午、晚上都查房,确保病人按时、正确服药。但仍有一些问题让林琳感到头疼。不少病人到病房时发高烧、大便不通,中医药在退烧、缓解胃肠道症状等方面“急病急治”的效果好,但煎药需要时间。如果4至6小时后,药才煎好送来,病人的情况可能已经有变化。

为此,专家们在隔离病房里建起一个中药“前置仓”,提早准备了一批安宫牛黄丸、羚羊角粉等常用必备的急药,每天还把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三消饮等固定处方提前煎好几十袋备用。“只要病人的病程适用,这些药加热后就可以服用。德尔塔毒株引发的新冠肺炎是急性病,变化很快,我们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中医‘慢郎中’的缺陷。”林琳说。后来,这些中西医结合、中医全程参与救治的“广东经验”,被张忠德带到了南京、厦门等地。

自5月21日到6月26日,广州这一轮本地疫情收治患者166人,其中中医和中西结合治疗的患者有156例,占93.4%,其中单纯用中药治疗118例,占71.0%。

用中医药智慧筑起治未病防线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上医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古老智慧。

2021年5月,广东省中医药局组织专家依据中医养生保健理念,结合广东时下气候特点,研究制定《广东省2021年夏季新冠疫情期间中医治未病指引》,供全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辨证使用。对于有慢性基础疾病、居家隔离人群及儿童等,也有相应的预防方。

在中医药领域有一种传播甚广的说法:人体生病就像是房间里有了虫子,西医研究的是如何杀虫,中医更多则是研究如何把房子打扫干净,让虫子无处可藏。

“打扫房间”可以理解为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在应对德尔塔病毒时,中医药发挥了预防作用,稳定人体免疫能力和精神气,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

5月22日,在发现本地新冠肺炎病例的次日,广州立即组织各级中医医院为密接者、次密接者煎煮中医预防汤药1.5万份;6月2日向全市各集中隔离点统一配送凉茶“粤抗1号”8.4万余份,并要求隔离点按照预防药储备量与床位比大于2:1预留,确保每名隔离人员都能及时用上预防药。截至6月19日,广州密接者服用中医预防汤药达1.7万人次,预防用药率最高峰值达到96%。

在隔离点之外,由中药企业代煎的“粤抗1号”也受到广州市民青睐,两天内订单量就超过6000剂。“去年我就喝过,感觉对身体很好。网上下单后有专人送药上门,也更加方便。”曾身处封控区的广州市民朱先生说。

中医药还充分参与到确诊患者的康复中。所有确诊患者出院后均要再转到集中隔离区进行医学观察,在此期间,针灸、耳穴、药膳食汤、八段锦等中医特色疗法派上用场,五行音乐疗法、移情易性法等被灵活运用,调畅患者的情志,帮助恢复期患者摆脱因感染新冠病毒造成的不良情绪,实现“医病疗心”。

构建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

日前,大湾区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招聘港澳中医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开展试点的7家中医医疗机构覆盖广州、深圳、珠海3地,首批试点计划招录12名香港、澳门注册中医师。这是探索组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医疗联合体、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的一次尝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健全中西医协同疫病防治机制,中医药系统人员应第一时间全面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处置。

粤港澳大湾区人员往来密切,构建中医医疗联合体是湾区健康发展的题中之义。同时,这里也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重要阵地,中医药的群众基础较好,药食同源的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

今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提出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这也是基于港澳地区使用中医药的悠久传统而提出的发展思路。

自开埠以来,香港已有使用和信赖中药的传统;在上世纪40年代,澳门就批准了首位中医师的注册,发出了第一张中药房的牌照。

从某种程度上说,相比内地,港澳地区中医药行业的标准化、国际化程度更高。香港于1998年通过实施《中医药条例》,为中成药设立注册制度,确保在香港销售的中成药符合安全性、品质性及成效性的要求。2010年更是成立香港检测和认证局,下设推动中药行业检测和认证服务小组,旨在为中药建立客观评价体系。

“中医药是香港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香港积极支持中医药业界共同抗疫,推出“中医门诊特别诊疗服务”,有1200多名康复病患参与,诊疗次数7500多次。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局长罗奕龙则表示,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内地专家筛选的“三药三方”已充分证明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治疗具有明显疗效,总有效率达到九成以上,体现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的重要贡献。

用中医药护佑人民生命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是三地中医药人的共同愿景。

香港一名蔡姓中医师说,以往香港中医诊所多为家族经营,规模较小,但许多诊所都已发展出一批忠实拥趸。目前,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筹备兴建香港首家中医医院,预计可以在2025年分阶段投入服务。

罗奕龙透露,澳门特区政府卫生局将成立专责服务中医药发展的部门,统筹协调中医药整体发展。澳门《中药药事活动及中成药注册法》即将实施,进一步规范中医生和中药师的专业资格和执业注册,提升中成药的出口竞争力。

广东中医药“融湾”发展风劲帆满。启动公立医疗机构招聘港澳中医师试点、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三大项目即将竣工、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三地优势互补,共同构建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新格局,湾区中医药融合发展初现成效。

有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这一更高的合作平台,粤港澳三地中医药业界的交流更顺畅,携手守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底气更足。

策划:徐林 刘江涛 陈韩晖   

统筹:卢轶 王会赟 严慧芳 王瑾

关键词: 中医 思维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