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青春志愿力量:中国青年志愿者评选揭晓,广东获奖数全国第一
12月5日是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当天,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作出表彰决定,授予258名个人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授予100个组织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授予100个项目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
广东共有14名个人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5个组织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7个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这些获奖者,在陪伴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疫情防控、生态建设、扶老助残、乡村振兴等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我省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将温暖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
天刚透亮,在东莞市寮步镇的街头巷尾,环卫工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近年来,他们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渴了或累了可到附近的“爱卫驿站”稍作休息。在寮步镇,这样的驿站有80多家。发起者名叫杨帆,南粤大地上和他一样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他们凝聚向上向善力量,让志愿服务的阳光温暖更多群体。
广州大学以伴教育志愿服务队志愿者龚旺,自疫情发生以来,两度发起志愿服务项目,为援鄂医护等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子女提供“云伴学”服务;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心理咨询志愿者叶瑞兴,聚焦乡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三年来累计处理个案逾1900个;梅州兴宁市兴田街道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会长蓝天宇将先进经验做法带到粤东西北山区,为弱势家庭和职场女性开展帮扶服务……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不仅在于热诚关爱有需要的人,还在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帮助更多困难群体,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澳门青年裴承贤于2009年发起“E甸园专业志愿服务计划”,在山区等偏远地区开展志愿服务,一干就是12年,筹办超百项志愿活动。“志愿服务不仅帮助我们成长,也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裴承贤表示。
“被照顾并不意味着要当一个弱者。”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下称“雨燕中心”)负责人张莹莹说。从小患有腿疾的她,虽一直坐轮椅,却时刻为解决残障者的就业问题奔走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雨燕中心为残疾人开展专业培训、心理辅导、就业对接等项目,逐渐探索出一个适合残障者的“多元化就业”模式,已帮助2700多名残障者。
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
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广东的志愿服务不仅在岭南大地生根发芽,还将爱心传递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有人吗?我们是菠萝救援队……”漆黑的夜里,远处传来何腾远的呼喊。安徽潜山夜里抗洪抢险的经历令何腾远记忆犹新。当时洪水湍急、村已成河,房屋在洪水中摇摇欲坠,水里满是杂物,橡皮艇、冲锋舟无法顺利展开救援,他和队员只能在逆流中徒手推船,转移群众。作为佛山市菠萝救援服务中心秘书长,何腾远自2015年加入菠萝救援队以来,辗转于祖国大江南北,奔赴多省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自我的,除了战斗在抗灾一线的何腾远,还有将青春汗水挥洒在雪域高原的李灿泽。2020年,李灿泽赴西藏林芝开展支教活动。他很快发现一个问题:高原上的师生缺乏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为填补这一空白,李灿泽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讲、推出节能减排志愿项目等活动,将中山的经验带到当地,林芝市志愿服务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
不仅如此,作为广东对口帮扶的城市,林芝市每年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来自广东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扎根基层、发光发热。据统计,19年来,我省已有近5000名青年志愿者奔赴西部,成为建设祖国西部的坚实力量。
专业化为志愿服务提质增效
近年来,广东志愿服务呈现精细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志愿服务工作的水平不断提升。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王晟毕业后选择前往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水塘村赤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乡村小学音体美老师较为缺乏,王晟作为赤岭小学第一位科班出身的美术老师,带领孩子们在乡村写生,并帮助学生站上省级绘画比赛的舞台。
山区计划“一校一社工”志愿者朱慧伶,此前服务于茂名信宜市北界镇中心学校。她发挥社工专业知识,为乡村孩子提供驻校服务和心理支持,同时链接社会资源,帮助6所村小重建图书室,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片片学习的小天地。
2005年成立的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义务工作者(志愿者)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在打造专业化志愿服务工作方面更是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为满足志愿服务岗位的能力需求,联合会分层分类培训志愿者,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志愿者培育机制。针对不同活动对志愿者提出的多样专业化需求,桂城志愿者学院送课到基层,为不同项目开展专题培训,2021年推广了23节特色课程到各个社区及志愿服务队,帮助培训志愿者超1000人次。
作为中国现代志愿服务主要策源地之一,广东到底有多少志愿者?自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i志愿”系统)建立以来,全省实名登记的注册志愿者已超1400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达13.2万个。在广东,平均每10个人就有1个实名注册的志愿者。
随着广东志愿服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广东志愿者们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他们将继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汇聚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磅礴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 陈理
见习记者 马瑞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