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生前攻关目标圆梦黄埔 珠三角地区双季稻亩产首破3000斤

南方日报讯 (记者/陈思勤)“1509.5公斤!”11月26日12时,广州市黄埔区新龙镇洋田村的稻田里传出阵阵欢呼与掌声。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宣布:晚稻平均亩产为726.4公斤,加上7月早稻平均亩产783.1公斤,双季稻亩产3000斤攻关成功!这在珠三角地区尚属首次。“我们在广东首次完成了袁隆平院士不久前许下的心愿。”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建武说。

早在2020年底,袁隆平院士就曾对2021年的超高产攻关工作做了部署,要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湖南等双季稻区实施“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攻关研究与示范”,为保障粮食生产作出新贡献。袁隆平院士生前就与黄埔订下“约定”。该基地是由袁隆平院士生前亲自部署、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承建。

根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消费情况,双季稻亩产达到1500公斤,意味着一亩地双季产出的稻米可以养活约5人。但在广东,特别是高温潮湿的珠三角地区,要实现双季稻亩产3000斤的突破并不容易。广东昼夜温差小,不利于农作物蛋白质和淀粉的转化,高温多雨还会带来病虫害。

“种庄稼讲究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四良’配套。但黄埔示范基地并不算是‘最好的良田’,可我们偏要选这里。”罗锡文说,这是袁隆平生前要求的。“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实现袁老的攻关目标,更能体现杂交水稻高产优质品种的适应性。”

“示范点水稻综合表现抽穗整齐、穗大粒多、茎秆粗壮、结实率高、杂种优势强,打出来的米晶莹剔透。”李建武托起一把金灿灿的穗子说,要尽快总结推广种植经验,充实广东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米袋子”。

关键词: 双季稻 亩产 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