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式慕课”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课前自主先学、课中合作探究、课后精准检测……自从“莞式慕课”横空出世,师生不仅可以在“云端”浏览数以万计的优质教学资源,还能够运用这些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开展网络教研工作等。

“莞式慕课”实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互动共享,各学校、各学科可以提炼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黄远认为,“这样可以缩小镇(街)、学校之间教学水平差距,推动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让优质教学资源惠及更大群体

以制造业闻名的东莞,改革开放以来涌入了数百万外来人口。“人口结构倒挂”导致东莞的随迁子女人数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68.62%(2020年数据),公办学位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他们大多就读于民办学校。

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民办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较大,中低收费民办学校普遍存在教师资历偏低、骨干教师匮乏、教学方法陈旧等情况,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直接影响广大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质量。

如何让优质教学资源和教育成果惠及更大群体?2015年,“莞式慕课”的出现让东莞“破题”看到了希望。“莞式慕课”确立了双师教学、在线名师课堂、远程同步课堂和翻转课堂等四种“递进式”的课堂范式,它们共同推动各中小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实现课堂变革——全市统筹推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和应用。将知识记忆、理解这些较易的环节前置,由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自主完成;将知识应用、素养提升、分析评价这些较难的环节放到课中,通过个性化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综合性学习等方式来完成。

据统计,目前市教育资源平台已汇聚了优课微课6万余节、各类数字化教学素材60.2万多条、电子期刊图书4000种,供全市310万师生、家长免费使用。此外,还针对性地面向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累计送课到校9443节,推送超过40万个数字教学素材,有效扩大了优质资源覆盖面。

激发深化教学改革内生动力

2020年,“居家教学”成为疫情期间的“主旋律”。但塘厦中心小学的英语课组教师发现同学中存在“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好”的问题,于是,他们整合各类网络及平台应用资源,研讨出了更具针对性的“二线、三师、四评”线上教育模式。

无独有偶,自清溪银河学校去年被遴选为东莞市“莞式慕课”实验基地后,在市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蹲点指导下,学校教研活动蓬勃发展,老师们均逐步掌握了双师教学和微课制作的方法,英语教研组还代表清溪参加全市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黄远认为,“莞式慕课”不仅仅要用“外部输入”方式扩大优质教学资源覆盖面,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更要以此激发学校和教师深化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实现自我提升和超越。

在2021年中考中,东莞中低收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总平均分差距,相对于2016年缩小了37.2分,进步十分显著。

■专家点评

实现师、生、资源的互通互联

“利用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打通课程资源共享最关键的一环,将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等纳入到一个有机体系中,形成良性互动和迭代积累。”华南农业大学计算机系硕士生导师古万荣认为,东莞市推进“莞式慕课”教学改革,是推动教学资源均衡发展、实现基础教育“双减”的积极探索。

从技术方面看,在动态学习和复杂教学交互场景下,流式数据交互更加多元化,仍需优化系统算法,使其能更及时挖掘学生动态学习变化过程,及时让教师掌握最新的学生个性化知识状态。古万荣建议,随着技术进步,可实现更加快速及时的信息反馈体系,让基于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南方日报记者 于羽佳

关键词: 莞式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