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创新赋能 共筑连山未来

1121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广东工业大学指导,广东省社科联“岭南传统纺织服饰文化传承研究”决策咨询基地、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南京大学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学研究”课题组中共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非遗的传承、创意与互享”学术研讨会连山县顺利召开

来自南京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以及主办方广东工业大学十余家单位专家学者,对非遗审美经验的传承与互享研究、连山壮族瑶族非遗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岭南纺织服装灰塑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连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唐自辉以及县委办、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等各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此次会议。

中山大学哲学系罗筠筠教授重点介绍明朝宫廷古琴的发展与贡献。罗教授从嗜琴、斫琴、琴律、琴谱四方面展开分析,体现出明代琴坛活跃,琴家辈出,琴谱繁多的发展特征。以音乐社会史的形式,探究王室宫廷、皇琴制式等古琴艺术的变化,论证明代是古琴发展史上黄金时代,在此期间许多珍贵的琴律、琴谱得以保存,也促进不同琴派、师承之间的琴艺交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袁瑾教授认为,作为活态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与街区“微更新”有着相同的诉求和目标,在不破坏街区空间肌理的基础上,对文化遗产进行循序渐进的整体复原,保存城市文化的原真性。历史文化街区的展陈空间更加多元开放,囊括专业博物馆、历史建筑、街道、民居等日常生活空间,维持与原住民的社会化关系,将商家打造为文化保育人,共同挖掘街区的历史见证、集体记忆、审美表达、文化认同等文化内涵。从整体的文化生态角度出发,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街区,有助于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社区参与是历史街区活态发展的关键,尊重居民的多样性、生活性和精神性,重视记忆传承和非遗价值。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赵晓涛博从史料学及文献整理的角度展示《广州大典》编录中与岭南非遗的相关知识。以历史笔记《榄屑》为例说明对当地非遗技艺的翔实记载,岭南非遗文化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不同地域的文化隔阂,对内促进了地区文化交流,对外加深了世界各地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广交会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设计推广部副总经理唐天鹰表示,广交会展会重视线上展览模式的开发,举办“云上广交会”,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进程;以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为主题,推动贸易交流内外并举,融合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离不开市场化,市场助推设计机构和设计师进行非遗相关的设计孵化,产业基地助推设计落地,通过风采对接、制造对接、产品对接等交流渠道进行市场推广。

中南民族大学彭修银教授建议在非遗的申报制度上应把握非遗文化的变化尺度和变化方向,深刻认识哪些非遗文化可以改变,哪些非遗文化需要尊重保留。在非遗申报制度的设计上应遵循“纯化”原则,将非遗名录以谱系化、规范化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展现,减少非遗的随意性。非遗文化的基因分类仍需进一步理顺逻辑,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并使非遗能够体现特定文化的稳定性、可辨识性和生长性。

广东工业大学孙恩乐教授着重讲述岭南纺织服饰非遗标准制定的内容,以国家非遗政策文件为准,详细介绍了中山装和莨纱的制定的团体标准,其中莨纱标准是孙恩乐教授带队首次制定的,重点介绍了莨纱的组织结构图,对潮汕抽纱标准的思考进行了梳理,包括范围、规范性文件、术语及定义、原材料要求、生产流程等内容都有深入的研究,这些标准也是受众群体选择的某种依据。孙教授认为传统服饰是处于动态发展中的,对其保护应该是不断延伸的,制定生产标准对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广东工业大学曹凤霞教授项目概括、重点项目调研、如何活化非遗项目以及团队成员的设计作品展示介绍西江下游非遗项目进展她表示非遗文化活化就是通过形象化、真实化、立体化的展示,将非遗文化活态呈现出来,此外将连山的非遗传承与发展概括为十个关键词,分别为整理、记录、保存、文创、产业;宣传、设计、培训、传习、延展。

广东工业大学乐云教授对近三十年来灰塑文献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从宏观到微观探讨灰塑的文化源流,重点是以非遗美学的理论对灰塑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他认为,非遗美学作为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涉及到非遗中的审美主体、审美体验、艺术创作、传承活化等美学问题,是非遗活态化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连山县办公室干部梁倩倩分享对岭南连山纺织服饰审美研究的研究成果。她从连山壮族服饰款式、鞋子纹样、头饰纹样展开述,展示壮族经典服饰款式,这些珍贵的古老物品和精细的纹样是连山壮族的文化象征,凝聚了民族文化的物化符号和有色表达

广东工业大学廖建荣教授盲盒经济的视角论述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从年轻态、潮流化的方向对非遗进行解读。他认为将盲盒与非遗文化结合更加符合消费者对精神的追求,在这种盲盒的形式下的“内容”是关键所在,要挖掘出非遗的文化深度,并赋予故事性选择,提升消费者的情感黏度。

广东工业大学陈子豪老师对广东连南排瑶与过山瑶服饰刺绣色彩的特征比较发表观点。他通过CIELAB色彩理论从色彩差异、色彩构成分析等方面,对连南排瑶与过山瑶服饰进行比较分析。他认为瑶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民族服饰,绣娘们对刺绣的色彩及图案进行设计、重组,形成独具特色的支系风格,不仅是是连南瑶族刺绣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瑶族支系文化和审美意识的真实反映。

专家发言后,各位专家学者还针对非遗美学、非遗传承、非遗的创意与互享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多维度、多样性及多视角地讲述岭南非遗故事连山非遗项目的传承与活化利用提供创新思路与思考

研讨会前一天,连山县与广东工业大学联合举的“非遗的传承、创意与互享”交流会召开。会议由连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少锋主持,连山县委书记许崇砚,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常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田明霞,清远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李先建,连山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体局、县民族宗教局、县财政局、县文化馆等部门负责同志、各镇镇长参加了此次会议。

县委书记许崇砚在会上介绍连山非遗文化的建设进程,提出了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强调,连山非遗旨在大力发展壮瑶民族文化,挖掘红七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老区等红色文化资源,下一步将思考如何建好非遗体系,完善非遗普查体系、非遗名录体系、非遗传承人制度体系、以及非遗理论研究体系。在挖掘、保护、传承、合理利用连山自有文化的前提下,加大非遗传播力度,使非遗传播更有效,关键在于将非遗融入国民教育,推动对外交流合作,实现抱团发展。

交流会上,十余位专家围绕连山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作主旨发言,为连山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会议最后,连山县委宣传部与广东工业大学签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战略合作协议书,期冀共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赋能连山乡村振兴共筑连山未来

(文:乐云、麻薷文、毛雯倩,图:王丹:黄玉玲)

关键词: 未来 共筑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