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助力韶关乳源一六镇人居环境整治

“工作队来了!”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到来,让刚收割完稻谷的村民喜出望外。趁着村民闲暇时,来自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的工作队队长苏益松带着队员走访钟屋村,“我们想听听大家对于村里未来发展的意见。”

经过近几个月工作队深入用心的工作,通过找准一项项突破“小切口”,一六镇发生了许多喜人变化:“农村四小园”工程稳步推进、多彩墙绘让村容村貌大变样、“红色+产业”正逐步壮大乡村经济……

小村人居环境大变样后“走红”

刚到钟屋村时,工作队队员宋卓贤就发现这里的人居环境令人堪忧:道路坑洼、污水横流、村庄杂草丛生、鸡鸭粪随处可见……改变落后的村貌是工作队的首要工作,基于“农村四小园”的好政策,工作队想以此为“小切口”让乡村变美。

“谁不想让家乡变美?有一定的政策资金,大家也要贡献一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出了多少、用了多少,我们通通按程序公开。”经过两次村民户代表会议,以及工作队挨家挨户地用心用情解说,村民的想法有了较大转变,认为这是自家的事,开始积极参与。在工作队的号召下,村民自筹了5万元资金和10多名劳动力参与村容村貌的提升。自此,“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建设在钟屋村如火如荼开展。

为了让镇村房子进一步美化,今年暑假期间,工作队联系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一场墙绘志愿服务。工作队队员李沛荣说,图案元素就地取材,主题包括当地民俗风情、弘扬新风正气、歌颂传统美德、传播红色文化等,生动靓丽的墙绘既美化了村庄,又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今,一六镇钟屋村、范屋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工作队为村里争取来了人力、物力、财力,不仅把公园建起来了,村道、巷道也打通了。曾经不知名的小乡村成为了热门“打卡点”,前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

打造“红色+”90分钟经济圈

“原来乳源还有这样一个红色村,值得来!”今年国庆期间,来一六镇乐群村“打卡广东红”的游客络绎不绝,最高峰时达1000人次。

乐群村属广东省第一批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自入驻以来,工作队展开了“地毯式”调研,足迹遍布一六镇8个行政村(社区)。苏益松认为“这里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与镇村干部多次讨论发展规划,并多次实地了解情况。

“如果游客在10点左右来到‘打卡点’,游览20分钟后结束,那么留在这里消费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能将参观时间延长到90分钟呢?”苏益松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如何让景点活起来?苏益松认为,可依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打造“红色+”90分钟经济圈。“红色教育基地附近有一个古树公园,可以打造成自然研学教育基地;公园对面有一个荒废的池塘,可以种上荷花,主题就叫‘荷塘月色’;池塘旁边可以建人才驿站兼游客中心、停车场,方便游客驻足休息……”

不仅如此,沿线的灵芝基地也进入了工作队的视线。韶关学院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的熊桂林,返乡创业专注种植灵芝14年。近年来,乳源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加上灵芝被列入“药食同源”的范畴,“机遇+经验+技术”在熊桂林的基地得以充分体现。

工作队找到熊桂林,与其商量沿着“红色+”路线,规划将灵芝基地升级为灵芝庄园,延伸产业链和提高产品附加值,让产业多元化发展。游客途经灵芝地时,可以采摘灵芝,喝灵芝汤、品灵芝茶、尝灵芝酒。从镇区、红色景点、古树公园、灵芝基地,再回到镇区……一个“红色+”90分钟经济圈在工作队的脚步丈量中逐步呈现出来。

“接下来,我们将打破镇域界限壁垒,联合相邻镇形成合力,积极做好‘一廊两园三片’建设,努力打造一六‘绿色+’‘红色+’美丽乡村示范带。”谈到未来的发展,工作队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南方日报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李巧 朱观军

关键词: 韶关 工作队 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