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金字招牌 三枚“棋子”激活民生保障“一盘棋”
“技能是一把钥匙,握住这把钥匙,就可开启美好人生的大门。”在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曾经的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罗丽萍正指导学生进行第46届世赛冲刺训练。
近年来,得益于“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数百万劳动者像她一样通过掌握一项技能改变自身命运。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省人社部门把高质量推进“三项工程”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要内容,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实在在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小棋子”走出“大格局”。
“技能+资金”双重保障
拓宽脱贫致富渠道
为宝宝喂奶、拍嗝、哄睡后,月嫂邓小媚趁着休息的片刻,打开了手机上的日程表。“单子已经排到明年3月了。”这位来自河源市紫菁家政的优秀月嫂笑着说:“从贫困户到现在月入过万,我现在有了更大的目标,想努力在县城买套新房。”
此前,丈夫因病去世,3个孩子尚未成人,邓小媚仅靠每月打零工的微薄收入艰难支撑整个家庭。当地免费开设的“南粤家政”培训班,改变了邓小媚的人生。在政府工作人员推荐下,她先后来到喜辰职业培训学校和紫菁家政,接受1个月专业培训后,正式成为一名月嫂。
“我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应用到工作中,客户觉得我专业,就很信任我。”邓小媚说,很多老乡看到她的变化纷纷效仿,报名培训并进入家政行业,用双手谋求更好生活。
我省人社部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显著提高劳动者素质,老百姓奔康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目前,三项工程累计培训近640万人次,其中“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带动就业创业超200万人次。
“忠记云濑”小吃店创始人陈冠忠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广州市首个粤菜师傅培训基地落户我们增城区正果镇,每期粤菜师傅培训我都参加,50多期一期不落,在家门口跟着大厨学做菜。”陈冠忠说,通过培训,他学会了制作鱼皮、鸡爪、浮皮,并多次改良云吞和濑粉配方,随后开起的小店深受食客欢迎。
今年,陈冠忠想扩大店面,却遇到了难题:资金不够,没有抵押物,很难从银行借到钱。为帮助像他这样的劳动者解决融资难题,省人社厅与银行机构开展合作,开通“三项工程”就业创业融资审批快办通道,以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荣誉奖项等作为主要授信依据,助力技能人才实现更大发展。
“拿到了50万元‘粤菜师傅’专项创业贷款,可把我高兴坏了。现在我的店面已经从几十平方米,扩大到500平方米,营收相比以前翻了3倍。最高峰的时候,每天客流量差不多600人,需要20多个老乡帮手!”陈冠忠笑呵呵地说。
引入企业力量
促产业发展更促技能圆梦
10月15日,在广东省新职业技术技能大赛赛场,飞行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项目选手王俊雄快速敲击键盘,进行飞行器智能功能编写与联调。一旁的队友李文冠则握住无人机进行传感器测试。
“这个专业需要接触最前沿的技术,赛前我一直在学校帮忙联系的企业实习和业界接触,无论对学习技术、参加比赛,还是今后找工作,都有很大帮助。”王俊雄举例说:“比赛中,我发现无人机的机械爪无法顺利开启,回想之前实训中遇到过类似情况,我立刻调用编程知识成功重启,最终拿下得分点。”
通过充分引入企业力量,“三项工程”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帮助劳动者依靠技能圆梦。
其中,“广东技工”工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校企合作作为技工院校基本办学制度。校企共办“冠名班”“订单班”,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真实的企业文化、技术设备、工作任务,实现毕业即就业。
“对企业来说,与学校合作一同参与学生培养,也是为企业自身发展积累宝贵的人才资源。”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公关部部长尹捷介绍,广汽集团共与83家技工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集团目前拥有员工约9.4万人,技术工人5.6万人,约占员工总数60%,共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近80万人就业。
同时,“粤菜师傅”探索的“政府+企业+群众”模式,有力带动三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这道菜叫‘绿水青山’,选用湛江虎头坡村的海割米、凉瓜和硇洲鲍鱼作为原材料,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优质农产品,增加村民收入,带动乡村振兴。”10月20日,在广东省“粤菜师傅”五星名厨评选活动现场,湛江御唐府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出品总监高飞说。
作为“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他在政府引导下与虎头坡村合作,建立“菜篮子到餐桌子”模式,以高标准要求倒逼农产品科学种植,并为它们解决销路。此外,还创新菜品提高产品价值,同时带动乡村成为当地热门打卡地。
“南瓜必须人工除草,苦瓜要控制在6—8两,黑山羊不能喂普通饲料……这样严格的要求,帮助我们从源头提高农产品质量,价格翻番。”虎头坡蔬菜种植基地创始人蔡晓军说。
“不仅有产业分红,基地还给我和妻子解决了工作,现在每月能赚5000元。”村民韩南发说。
高飞介绍:“目前,我们收购的当地农产品达36万斤,总价值超过179万元,去年带动了超400户贫困户脱贫。”
解决“一老一小”需求
加快实现社区全覆盖
“这里的老人好幸福,家政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工作人员也很专业,我很想把远在乌克兰的父母接来广东安享晚年。”10月13日,星海音乐学院特聘合唱指挥专家维多利亚在参观广州市荔湾区东漖街“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时说。
为解决“一老一小”的迫切需求,广东针对家政服务业诚信体系不完善、从业人员供给不足等问题,重点实施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培训项目,先后出台省级地方行业标准7项,开发培训课程标准27项,各地涌现出“鹏城管家”“丹霞月嫂”“肇庆家嫂”等一批特色品牌,有力缓解群众“请家政难”问题。
“奶奶您好,我是护理员,现在我们要按时吃药了。”在一众女护理员中,25岁的男生马骏很显眼。“我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已有4年,这份工很有价值,也很有技术性。比如,最常见的口服喂药,就有很多细节讲究。”他说。凭借扎实的护理技术,他成为了广州市老人院慈恩区的护理班长,还在今年第二届“南粤家政”羊城行动技能竞赛中夺得一等奖。
广东还通过不断完善技能大赛考核指标、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培养适应现代家政实际需求的技能人才。
“比如,在广东省第一届‘南粤家政’技能大赛育婴员项目中,早期教育模块占比60%,一改以往对育婴员进行洗澡、换尿片等简单考核。而在养老护理员项目中,还加入了对认知障碍老年人模拟训练等内容。”肇庆市技师学院教师谢晓冬说:“现在家政专业在市场上很吃香,学生经常还没毕业就被企业预订了,报名家政专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今年来,为把对老百姓的关爱服务进一步延伸至家门口,广东大力推行“南粤家政+社区服务”,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以街镇为单位,引入专业化的家政企业合力建设家政基层服务站,统筹整合家政、养老、医疗、就业培训等资源融入社区服务。目标到2022年在全省建设1000个基层站,实现成熟社区站点全覆盖。
同时,我省正加快以道德建设为核心的诚信体系建设,推广“人证合一”验证和发放“居家上门服务证”,还将推动政、企等相关主体合作,实现服务全程可追溯、可监管。
以广州为例,已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基层服务站达176家,覆盖全市所有镇街,住在附近的居民可以到站享受服务,也可以通过手机下单,由持有“安心服务证”的专业家政服务人员上门开展家政服务。目前,累计已有25万人次通过“南粤家政”工程享受到养老、居家、母婴、医护等服务。
●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 实习生 李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