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条出口美国的牛仔裤“诞生记”
广州越秀小北路,粤纺大厦附近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在大厦牛仔展厅的入门处,一条看似样貌普通的牛仔裤陈列其中——这是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东省纺”)出口的第一条牛仔裤,也是中国最早出口美国的牛仔裤当中的一条。
“这条牛仔裤出口的背后和广交会息息相关。”谈起这条牛仔裤的“出海”之旅,广东省纺副总经理罗健如数家珍。
签署中国第一份“三来一补”协议
时间拨回到1978年4月的广交会。当时的广交会几乎是中国商品进出口成交的唯一平台,不少外资企业正是从广交会上寻觅到了内地最早一批的合作伙伴。
当时举办的春季广交会上,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广东省分公司(现广东省纺)的业务员正忙着展示公司最新设计的服装。当时的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将亲身见证一种新的贸易模式的诞生。
“在那一届广交会现场,香港客商杨钊和广东省纺达成共识,准备在顺德合作成立一家‘来料加工’的制衣厂。”罗健说。当年5月23日,经顺德外贸进出口公司牵线,杨钊通过罗湖口岸来到顺德,商量合作办厂的具体事宜。6月23日,由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出面,同香港大进(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这也是中国第一份“三来一补”协议。
从顺德档案馆保存的协议书可以看到,当年由港方出资400万港元,顺德容奇镇腾出厂房和聘请工人,双方合办400人规模的容奇镇大进制衣厂。港方提供国外先进制衣设备,广东省纺负责面辅料进品和成衣出口运输手续,产品由港方销售,大进制衣厂以加工费形式偿还设备款,合作期为6年。
敢为人先的精神带来了多方共赢的局面。1979年顺德县革命委员会的一份文件上总结了大进制衣厂办厂8个月来的基本情况。“三来一补”经济模式让当年大进制衣厂在开工的8个月内创汇120多万港币,全厂员工从办厂初期487人发展到720人,月平均工资达到52—56元人民币,为城镇青年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年,大进制衣厂的产品主要销往美国、香港等地,第一批出口到美国的牛仔裤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如今,广东省纺每年出口的牛仔裤已超过3000万条,金额逾1亿美元,与众多跨国采购集团及品牌连锁商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
期待与客商面对面 寻找更多合作机会
“广交会上聚集了数量庞大的买家,这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吸引力。第130届广交会首次线上线下融合举办,我们也很期待和客商面对面交流,寻找更多合作的机会。”罗健说。
每年举办的广交会不仅是国际贸易商交流的平台,更是企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的舞台。“当年出口美国的第一条牛仔裤可以说是结合了当时的潮流,获得了美国采购商的青睐。”罗健说。
如今,广东省纺的牛仔制作工艺一直在不断提升,从单一的颜色和设计演变成了多元化的款式和样式,激光印花、臭氧洗水等新型环保技术替代传统工艺,原来的平面设计、实体打样逐渐向以3D立体化设计、虚拟打样为主转化。
作为华南地区最早从事纺织服装对外贸易的国有企业,广东省纺已过“古稀之年”。未来,该企业如何借助广交会等展会平台不断激发新活力?罗健说,近年来,广东省纺不断推进传统贸易向供应链管理模式转型,通过发挥自身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带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供应链进行流程再造和价值重构,源源不断地为供应链注入活力,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南方日报记者 宾红霞 实习生 倪静娴 宋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