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广大城乡群众积极创新过端午节方式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
——邵阳城乡群众创新方式过传统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邵阳广大城乡群众积极创新过节方式,邵阳大地呈现出一片“老端午,新气象”的崭新风貌。
节日祝语引发热议
家住北塔区状元社区的小肖是一名大一学生。6月14日,端午节,小肖给生活在另一座城市的好友发了一条“祝端午快乐”的短信,不想遭到好友毫不留情的批评:“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报国的日子,不能使用‘端午快乐’之类的语言,而宜用‘端午安康’一类的问候语。”
小肖上网一查,果真,网上流行的祝福语一般都是“端午安康”。继续搜索,小肖好不容易查到一个不同观点:屈原投江报国,就是为了子孙后代能够过上幸福生活,为什么不能用“端午快乐”?持该观点的网友还举了一个真实的红色历史故事印证自己的观点:红军长征期间,为了给一名红军女战士争取足够的分娩时间,负责阻击的红军某部牺牲了大量战士。当撤离的阻击部队经过分娩之地时,一些红军战士对分娩的女红军怒目而视,军团长董振堂见状,火了,批评红军战士们说:“你们瞪什么瞪?我们流血牺牲,不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过上安稳生活么?现在孩子就在眼前,你们怎么能怨恨孩子的母亲?”
“以上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基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感受,端午祝福语还是使用‘安康’一词为妥。毕竟,在我们国家,像清明节和中元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也是忌用‘快乐’的。”民俗学家、邵阳学院文学院党总支书记钱毅博士认为。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
今年端午,市区绝大多数学校放假3天,也有少数必须给高考和中考连续提供考场的学校,假日长达13天之久。这给我市红色旅游带来了刚需。
“香香”是市直某中学的初二学生,家住大祥区城北路。虽然已经将近14岁,但就连位于双清区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她也从未涉足过。今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让她对红色革命遗迹充满了好奇和向往。端午假期,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她先后参观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蔡锷故居、袁国平故居、中共湘西南特委旧址、洞口红军烈士陵园、绥宁鸡公坡红军烈士纪念馆、寨市红七军征战绥宁指挥所、城步红军长征展览馆和老山界、邵阳县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等地。
“每到一处,我的双眼饱受刺激,心灵深受震撼,尤其是绥宁鸡公坡战斗中独臂将军贺炳炎表现出来的硬骨头精神和塘田战时讲学院学富五车的专家教授每月仅领一块钱工资的民族精神和奉献精神,让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推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香香”感慨。
绥宁县瓦屋塘镇党委书记袁子华端午小长假3天,一直在义务担任前来该镇现场感受贺炳炎将军硬骨头精神的游客的导游。“端午3天,我们平均每天接待300左右人次游客,其中绝大多数是邵阳本地的亲子游,也有外地慕名远道而来的普通游客。”袁子华说。
文化活动潮起潮涌
“文章传千古,诗歌颂太平。”6月12日,端午前两天,邵东市举行以“颂党恩·歌盛世”为主题的第四届端午音乐诗会,来自湖南本土及陕西、安徽、山东、内蒙古等地的600多名诗人与诗歌爱好者欢聚一堂,共品端午文化,共享视听盛宴。
端午期间,市文联主管的资江文化公益协会发挥其文化主力军的作用,引导会员撰写各类有关端午的诗词、对联、短文等上百篇。
在“中华散曲之乡”绥宁县,东山侗族乡瓮溪村的男女老少载歌载舞,诗兴大发。“举杯敬屈子,俯首种红提,豪气冲”“日出东山,小康天下,乾坤今朝艳”……一首首优美的曲词从一群“野夫村妇”当中脱口而出,尽显侗乡脱贫致富后的骄傲和激越。
与此同时,在我市的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广大群众自发踊跃举行山歌赛、书画赛、广场舞赛、包粽子比赛……宝庆大地,一片生机。
生态建设如火如荼
6月14日上午,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市红十字保护母亲河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放弃休息,配合双清区石桥街道河长办工作人员,将有人偷偷投放在邵水东路桃花桥邵水上游一带的非法捕捞工具清理一空。
今年年近六旬的禹师傅是北塔区田江社区的一位菜农,6月14日清晨,卖完一板车艾草,他急匆匆就往家里赶。“我不是去干别的,而是忙着要去给割光的艾草覆盖遮阳物和施点肥。这么大的太阳,不回去好好伺候我那片宝贝艾草地,明年就可能寸草不生。”禹师傅说。据他介绍,由于他长期取之有道和取之有方,他家门口资江河边那片不大的天然艾草地每年可以给他贡献1000元左右。
在绥宁县唐家坊镇,端午节当天,当地两个养猪大户打了一场“赌”:一头毛重100公斤的有机猪和一头毛重200公斤的常规猪哪头猪卖钱多?结果,有机猪白板肉卖到70元每公斤,而常规猪白板肉仅卖到22元每公斤,答案不说自明。
“看来,今后发展种养业,我们还是得朝绿色环保方面着想。”现场“观战”的群众说。
邵阳日报记者 袁光宇 见习记者 龙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