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求被按下“暂停键” 服务业、金融业受创
“我一直是一个信用极好的人,有借必有还。我可不想做一个征信有污点的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被居家隔离中的于先生因无法按期偿还苏宁金融任性贷的一笔借款而苦恼,他最快2月20日才能领到工资。
一筹莫展之际,于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苏宁金融客服,咨询是否可以延期还款。接到请求后,苏宁金融任性贷应急项目小组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经过数据风控等智能化、在线化分析及相关审批流程,当即决定给于先生提供延期还款服务。
不单单是苏宁金融,记者了解到,捷信消费金融、招联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捐款捐物之外,对受疫情影响的群体采取延长还款期限、减息免息等措施。
而在疫情冲击线下消费的当下,消费金融公司也在尝试线上化运作,以此来应对疫情对自身业务的冲击。
受访者普遍认为,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影响不会改变经济发展和国民消费需求增长的长期趋势。应对疫情冲击不能单靠一家企业,需要政策的引导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
短期受冲击
“国民消费需求一直在增长,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影响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大趋势。”
疫情对消费服务业的短期冲击,也波及到消费金融行业。
“消费需求被按下‘暂停键’,消费贷款的需求自然减少,放款量也下降。同时,疫情在短时间内还会影响一部分人的还款能力。”某头部消费信贷企业高管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线下实体消费和服务类消费短期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导致一部分消费信贷用户的收入和偿债能力出现变化,短期对消费金融行业造成一定压力。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也认为,消费金融线下场景无疑受到了最为强烈的冲击。她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疫情的大环境给借款人资质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出于谨慎态度,一些消金机构连线上的新业务也有所收缩。此外,在疫情之下,贷后形势也较为严峻。双重作用下,一些消金机构的现金流面临着大考。
“疫情导致一季度宏观经济承压,从实体零售业到服务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进一步对部分人群收入产生一定影响。”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记者表示,消费金融行业的客群也会出现阶段性现金流或偿债能力下降的情况,消费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会下滑,逾期率将会阶段性有所上升。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车宁则认为,现在谈消费金融的逾期率“为时过早”。车宁告诉记者,虽然行业里面有观点说逾期率从2%上升到4%,但从往年的历史经验看,春节前后逾期率原来就会稍微有所上升,所以目前不好判断。目前疫情持续一个月左右,最终造成的影响还有待后续观察。
“风险短期会上涨,贷后管理工作容易受到疫情影响,用户还款意愿也会出现一定变化,同时用户收入、负债和预期等因素也会对偿债能力造成影响。再一个还款便利性可能会受到影响,还有一部分的用户会借此机会逃废债,这些因素会推高整个行业的不良率。”赵国庆表示,从风控角度来看,会出现客群的上移,可能会倒逼整个行业向风险承担能力更强、定价更低的用户迁徙。
不过,从长期趋势看,赵国庆认为中国一定会把疫情控制得比较好,疫情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影响,在今年下半年就会得到很好的修复。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也对记者表示,国民消费需求一直在增长,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影响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大趋势。
多措抗“疫”
“对受疫情影响的群众,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几乎都采取了延长还款期限、减息免息等多种抗‘疫’举措。”
为了应对疫情的短期冲击,对受疫情影响的群众,捷信消费金融、招联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几乎都采取了延长还款期限、减息免息等多种抗“疫”举措。
具体来看,针对主要疫情地区的医疗人员、患者等受疫情影响群体,苏宁金融制定相应的任性付、任性贷还款宽限政策,包括罚金、罚息不同程度的减免,合理调整逾期征信记录的报送等,以保证疫情期间客户正常的资金、分期需求,保障疫情地区客户基本的生活质量。
针对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导致个人消费贷款发生逾期的情况,盛银消费金融表示将根据实际,通过合理延迟还款期、调整还款计划、减免逾期利息等综合性措施予以支持。对湖北地区客户的贷款申请,采取优先审批、优先放款的政策,保障金融服务的时效性。
作为疫情一线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湖北消费金融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按期还款的客户,调整延迟还款期。湖北省内疫情严重地区客户延迟还款期限调整为30天,湖北省外客户延迟还款期限调整为15天。
对社会各界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公务人员、工程施工人员、交通运输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等因疫情无法按时还款和还款困难的人群,湖北消费金融给予还款期限延长,利息优惠。对湖北地区受疫情感染,造成还款困难的家庭,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调整还款计划、利息减免等综合措施来全力支持。
考虑到疫情可能对客户造成的意外影响,捷信消费金融还与合作机构沟通协商,扩展现有保障服务的责任范围,将新冠肺炎引起的医疗、身故等责任纳入保障范畴。
对于已经选购或未来将选购捷信灵活保障服务包的客户,若由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导致住院,捷信消费金融的合作机构将帮助客户偿还住院期间的期款。偿还期数等同于客户住院天数所覆盖期数,直至客户康复出院。若客户由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不幸身故,合作机构将帮助客户偿还原有合同中的所有未偿还贷款及费用,并将支付客户家属一笔等同于贷款金额的抚恤金,以缓解客户家庭的经济困难。
此外,还有多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为支持社会各界抗击疫情,开通了贷款发放绿色通道。2月10日,招联消费金融启动第二阶段的减息关爱政策,对一线的医护人员、警务人员、外卖和快递小哥等信誉良好用户,推出“抗疫减息关爱活动”专区,在2月10日至3月10日期间,所有信誉良好、符合条件的用户可在专区申请3至14天不等的免息借款券,缓解日常消费开支的压力。
于百程指出,受疫情影响,消费金融的部分借款人客群面临偿债能力下降的情况,消费金融公司采取适当的优惠应对措施,给有压力的借款人以缓冲,一方面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在维持借款人的粘性,更利于长久的客户积累。
发力线上化
“场景线上化是趋势,但线上不可能取代线下场景,线上和线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和完全不同的需求。”
除了对受疫情影响的群众采取抗“疫”措施,在新冠肺炎疫情短暂冲击线下消费的当下,消费金融公司也在尝试线上化运作,向线上场景、上游客群要增量,以此来应对疫情对自身业务的冲击。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疫情给线下实体消费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在旅游、家装、医美、教育培训等多个线下场景嵌入消费金融服务的相关机构带来重大影响。疫情发生后,居民线上化交易激增,消费金融公司随之加强相关的线上信贷服务。
李万赋指出,在疫情期间,“无接触”消费交易成为线上场景的催化剂,一方面教育培训等线下场景积极寻求线上转型,另一方面,线上用户范围也逐步覆盖到越来越多的中老客户。
赵国庆也认为,交易会由线下往线上迁徙,因为很多线上的平台公司都推出了“无接触配送”。“这种情况下,对于用户而言,在家里工作、在家里消费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从结构性占比来看,线上交易额占比会有一定的增长”。
于百程表示,在线上技术支撑下,部分教育及大部分食品零售场景会转移到线上,用户量激增,线上交易量也会随之上升。此外,也有部分线下消费场景进行网络直播,提升平台影响力及扩大未来潜在用户。在疫情中,大众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更加适应线上化,并有可能带来质的变化。在消费金融业务中,未来数字化和线上化业务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场景线上化已经是消费金融行业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趋势。”不过,苏筱芮也指出,线下作为零售端的传统战场,不会因为突发的疫情而走向没落,未来的线下业务也会开始逐步注重线上基础设施的构建,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更好地搭建起崭新的消费生态。
黄大智也表示,场景线上化是趋势,但线上线下场景会并存,线上不可能取代线下场景,线上和线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和完全不同的需求。如果把消费分为商品类消费和体验式消费的话,商品类消费可以完全线上化,但是体验式消费很难线上化,线下场景还是消费金融特别重要的渠道。
疫情之下,加强线上信贷服务之外,消费金融公司也在加快线上化、智能化技术布局,目前主要应用于远程呼叫工作中。赵国庆介绍,在消费金融行业,贷后管理和客户服务是构成业务联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贷后管理和客户服务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是防疫的隐患点所在。
记者了解到,为了维持贷后管理和客户服务工作又不留防疫隐患。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启动了云呼叫中心分布式部署工作。把在办公室的呼叫中心分布式部署到员工家里。“这样我们既能够给我们的客户提供比较好的服务,也能够保障用户信息安全。”赵国庆表示。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做一些线上化的措施,但线上化不具有普适性。一般的消费金融公司受到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线上化布局未必会有好的效果。
该分析人士建议,一般消费金融公司可以思考下疫情过后的市场布局,疫情过后会出现短期的消费高峰,可以在大额家电、健身、餐饮、在线学习等场景优先布局,或许有更多机会。
关键词: